【每日一歌】
【每日一读】
书籍:《教你如何赏识孩子》
摘录:
1、现代人的痛苦聚集到一个词上:失落。而失落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它会导致心理不平衡。心里的不平衡,来自于比。
我们人类的悲剧,就在于老想着,自己失去的,在失去中坠落,在坠落中痛苦。
2、我们之所以会造成失落的原因是,眼朝上看,脚往下走。
3、和别人相处,若能想着得到的,牢记馒头,忘记拳头,把身边的人看成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若把你身边人都看成魔鬼,那你就生活在地狱。
忘记失落,其实是一个自我心理调节的过程。
4、在生活中,真正大的烦恼其实没有多少。如果能在每次失去中看到得到的,人生便是升华,而不是坠落。这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只是善待生命的一个原则,只是为了更好的活下去。
书籍:《高手》
摘录:
1、抑郁,也许就是当你清醒的认识到生活真相的时候,你产生的情绪。这情绪挺难受的,所以我们这些正常人都用自己骗自己的方法,在生活中前行。
2、可得性启发法:人们在进行判断的时候,总是依赖最先想到的经验和信息。
3、如果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变化不定,运气的成分实在太大,未来的境遇很可能还不如现在,那他的确应该采取“快策略”,及时享乐就很好啦。只有当你处于稳定的环境中,对未来有点把握,才有条件采取“慢策略”,推迟享乐。
4、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看你能不能在头脑中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的想法,还维持正常行事的能力。
专栏:《梁宁·产品思维30讲》
摘录:《用产品经理的视角来看人》
改变一个人是非常难的事情。在开始长期关系之前,如何有框架的去观察一个人,进行是否适配的判断,是更关键的。
第一层——感知层。
一个产品,你拿到它,它设计得美不美,质感怎么样。一个人,你看到她的第一眼,这个人的身材、相貌,说话的口音,穿衣搭配。这些就是最外层的感知。
第二层——角色框架层。
基于表面的感知,基于角色化的接触,都是非常浅层的关系。也就是说,咱们日常和人的接触多是浅层关系,因为大家上班都是基于角色在做彼此的交流。
第三层——资源结构层。
它可能会包括一个人的财富资源、人脉资源、精神资源,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第四层——能力圈。
第五层——对自己存在感的定义。
存在感之于人,就好像生存之于动物一样,是触发情绪和推动行动的开关。
就是他对他自己为什么而存在,到底是怎么感知的。什么状态下,他的存在感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什么时候让他不爽或者烦躁。
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完美适配另一个人的成熟产品,你需要看到的是一个人能够持续让自己变化的内在动力。
然后在漫长的不确定的未来里,明确你们两个人是不是能够一起拥抱不确定,拥抱变化,在变化中变得成熟,彼此适配。
【每日一练】
没有每天练字的日子,真的好不习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