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8

有关诗词格律的散言碎语

                  空无居士

        自齐梁永明时期,沈约等人确立了读诵规律的四声谱,格律诗这种特殊的优美文体就开始逐渐形成并发展,到了盛唐时期已臻于完美。但格律诗所涉及到的只是平仄两种大略的声类,还未细分到真正的四声。后来由唐诗人把乐府也进行了格律化,逐渐发展成的宋词,又由宋词发展成的元曲,才正式关系到了平、上、去,入(北曲中无入声,平声分阴阳,但与现在的普通话新声韵也有很大的区别)。并且宋词与元曲都是紧紧地与乐曲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古乐府和当时的燕乐歌词与戏曲台词,都与古代的音乐宫调密切相关。

        基于目前我县诗社的现状,新诗人较多,必须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的熟练掌握,我就重点谈谈有关诗的格律问题,但也不必要面面俱到,只算作散言碎语吧。

        一,需要掌握的正规格律基础知识

        诗词的格律以五言为重点,律句就四种形式,记多了没用。

A:(仄)仄平平仄

B: 平平仄仄平

C: (平)平平仄仄

D:(仄)仄仄平平

(括号内的可平可仄)

      七言的就是在五言的前面分别加上与其不同的(平)平或(仄)仄而成。

“对”、“粘”规律,第一句与第二句之间要求“对”,即偶数字位平仄相异,第二句与第三句之间要求“粘”,即偶数字位平仄相同,第三句与第四句之间要求“对”。若律诗第四句与第五句之间要求“粘”,第五句与第六句之间要求“对”,第六句与第七句之间要求“粘”,第七句与第八句之间要求“对”。也就是可以把奇偶两句看成为一联,本联内两句要求“对”,相邻两联之间要求“粘”。五言就看二、四字,七言就看二、四、六字。五言的二、四字就是平、仄或仄、平,七言的二、四、六字就是平、仄、平或仄、平、仄。再掌握了对、粘规律就完事了,就可以任意写律、绝了。讲多了都是旁门左道,有好多资料把人弄得糊糊涂涂,用了好多时间也掌握不了格律。

        实在掌握不了的,就来个顿悟法门,就按现在的普通话新声韵,一声二声就是平声,三声四声就是仄声。五言绝句第二丶四字规律是:

平仄,

仄平。

仄平,

平仄。

(B) 仄平,

平仄。

平庂,

仄平。

七言绝句二、四、六字是:

(C) 仄平仄,

平仄平。

平仄平,

仄平仄。

(D) 平仄平,

仄平仄。

仄平仄,

平仄平。

      就这么几种形式,把两个同类绝句上下一重叠,就是律诗。比如: (A) (A)、(B)(B)、(C)(C)、(D)(D),中间两联要求对仗,注意起承转合(收)。熟练掌握了对、粘规律,连这个都不用记。

      二、常见的几种句型禁忌

        在格律诗中,除了A、B、C、D四类基本句型外,都算“拗句”。首先简单谈谈三平尾与三仄尾问题, “三平尾”也叫“三平脚”、“三平足”、“下三平”……名目繁多,也是格律诗的大忌,其禁忌程度不次于“孤平”,不是因固定名词实在没法回避,谁也不愿违此律禁。关于“三仄尾”也叫“三仄脚”、“三仄足”、“下三仄”……,虽然古人不太忌,现在诗界也有争议,毕竟是拗句,若用也是有一定条件和技巧的,初学者尽量避之。无论连三平或连三仄,吟咏时在音乐感方面都有一些障碍拗口。古人或现在一些诗人用“三仄尾”也都有一定的因由,一是加重该诗句的沉郁色彩,再就是固定名词没法拆分,但大多都经过了一定的艺术处理,极少有“三上”、“三去”及“三入”的现象。我曾在群里发过的《读北方的风系列杂咏〈鹧鸪天•想起那个年代〉》中颔联:“家史工农百姓史,村篇时代万情篇。”中"百姓史"就是连三仄,“百姓”一词实在没法拆分,还必须用,“史”字虽重复出现,那是在一句中固意构建的修辞(不算重字),必须用在句尾以加强重视力度,只能如此安排。但从声韵上分析,我是用的“入、去、上”,已避开了“三同”,且前面相邻音节“工农”又是两个极宏亮的平声字,反复吟唱了几遍,既不拗口也挺婉转,才正是采用了。我建议不懂音乐的初学者最好不用,一般诗词征稿中编辑都不愿接收这样的作品,因为初学者很少知道这些规则的。“三平尾”在古风中经常出现,古风中若没有几个三平尾,还真品不出真正古风的味道。但在格律诗中尽量严格杜绝出现,虽然是“中病”,却是顽疾,几乎无药可治,就好象人的脸上落了一个疤,虽不影响健康,终究不美观。“三平尾”会大大地降低律诗的抑扬顿措,古人连“三阴平韵”都忌讳,何况一句中出现三平尾了呢? “三仄尾”是小疾,古人诗中也常出现,但细细研究会发现,古人都把三仄尾进行了一定的淡化处理。就是虽然三连仄,但读音绝对杜绝“三上声”、“三去声”和“三入声”(新声韵只注意前两项),大大地避免了(从音乐角度)死板呆滞的情形发生。 请记住:孤平虽为大忌,经过救治依然可用,三平尾有人说是中忌,但基本无法救治,其实也应是大忌,三仄尾小忌(经过处理才能用)。

        三、常见的变格形式

律句一旦变了形,就成了拗句。在读古人作平时,常常会发现有个特殊的句式,在格律诗中常用,叫“特拗句”。特拗句就是五言诗中平平仄平仄,七言诗中(仄)仄平平仄平仄,实在平仄不好调,或固定名词不能拆分时,直接用。实际上就是把律句五言C:“平平平仄仄,”中第三、四两字位的平仄调换了一下,七言就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中第五、六两字位平仄调换,诗界上层都用,算合律。古今都一致认同,并且在唐代非常时髦,能使诗句增强起伏跌宕感,但一首诗中不要多用,就用一次不算病。古人常用特拗句,比如:“移舟泊烟渚,”(孟浩然)、“寒山转苍翠,”(王维)、“天机近人事,”(杜甫)、“羌笛何须怨杨柳,”(王之涣)、“苦恨年年压金线,”(秦韬玉)、“不管烟波与风雨,” (郑文宝)、“欲把西湖比西子,”(苏轼)……很多很多。见到这个句型,对格律精通不深的人往往容易认为是“出律”,是会被行家里手笑话的,其实是合律的。 对于我们目前现状,多数属于初学者,要努力写好正格律句,至于拗句,还是尽量少用,因为这方面还需要很多创作技巧作为底垫。崔颢的《黄鹤楼》多用拗句,却被宋代著名诗论家严羽赞为“有唐第一律”。如果我们这样写,是没人称为律诗的,甚至被讥笑为啥也不懂。

        格律诗的“犯孤平”是常见病,并且是大病,那么得了病就没法治了吗?绝不是的,病症首先是预防,尽量注意不要得病,得了病就需要及时治疗,下面分别谈谈治疗方法。 首先,犯孤平主要是B:“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的第一个字(若七言,就注意第三个字),如果用了仄声,就变成了“仄平庂仄平”,除韵脚之外,只剩了第二个字(七言是第四个字)一个平声了(指没有两个相连的平声),就是所谓“犯孤平”了,本来的律句就成了有病的“拗句”。那么这个病如何救治呢?只要将第三字换为平声,问题就解决了,成了“仄平平仄平”句型,实际上就是把原来律句中一、三两位置的平仄调换了个位置(七言的就是三、五换位),我们也认为合律,这是最简单的也是经常容易出现的孤平拗救。

        对于A有时可变为(仄)仄仄平仄,虽然没破坏二四(六)分明的规则,一般不算大碍,不究亦可。但细论也算犯孤平(也有人称其“夹平”)。那么怎么办呢?本句已无法造成“连平”(不犯孤平就是每句中要有两平相连),就在对句中补救(实在不好救也可以不救),使对句为(平)平平仄平,也就是用“夹仄”救“夹平”。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打破了二四(六)分明的格式,这样的句子叫做“大拗句”(“特拗句”也是大拗句的一种)。拗句一般都产生在出句,对句可以对其进行补救,对句若“拗”了,就没法补救了,只能称为诗病或古风了。D的句型,若用在对句上,一般是不允许改变的。

      下面再谈一下出句大拗由对句相救的问题,我们先看一首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有名七绝《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山村水廓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其律格为: 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 平仄平平平仄平。 显然转句中五、六两字“八十”本应平平,可这里确是仄仄(注意!杜牧可不是用的普通话新声韵唷!按新韵就不是拗句了),成了个大拗句,对句(结句)第五字本应是仄,却换上了一个平声字“烟”,拯救了出句之拗。一般诗的玄机都在每句末尾三个字。 “大拗句”能有“大抑”效果,对句多用了平声又来了个“大扬”,使诗的节奏和旋律都能加大加强,成了名诗人们常用的表现手法。一般用来救拗的平声字,调值尽量高一些,效果更佳,如in、en、an、ng之类更好。 有人提出,如果不拗不更好吗?是的,那就是最正常的了。比如音乐,正格的旋律就象小夜曲,多是音程级进柔婉的,而大拗句就象跳进激跃的旋律,豪情奔放,抑扬强烈。又比如人的生平履历,若一直无灾无难衣食不愁且不思进取,很难创造出一番惊天动地大事业,多是平庸之命。那些大富大贵之人有几个不是经历了千辛万苦、艰难险砠甚至大灾大难?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厚福。”有极深刻的道理。大诗人与我们平常写点诗的人,思想性情与艺术造诣怎可同日而语?对于我们目前来说,多数为初学者,不客气说有的还是未入门的爱好者,一定不要好高鹜远,要在了解古人的基础上按正格写作,熟炼之后才能自如。就象中小学学生,要了解一下大学的概况,但一定不要抛弃中小学课程的学习,过早地去学大学课程。若一点拗救理论都不知道,就没办法读古人的作品,甚至认为古人不懂格律,岂不笑谈?

        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唐代著名诗人崔颢的名篇《黄鹤楼》。首联出句“昔人已乘黄鹤去,”平起首句不入韵,按正规格律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可是本句却是仄平仄平平仄仄,不犯孤平,却是“乘”“鹤”两处皆拗(二、四、六分明被破坏了),称为“大拗句”(实际就是古风句),对句“此地空余黄鹤横”是标准律句,第五字黄,本应仄,这里是平,用来挽救初句第六字“鹤”之拗。颔联初句“黄鹤一去不复返,”按正规应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可本句却是平仄仄仄仄仄仄,大拗句,只有第一字平声,无关紧要,第三、四、五字都拗,最要紧的是第四和第五字,所以对句在标准律句基础上,第五字又多用了个平声“空”,“空悠悠”虽然造成了“三平尾”,却有利挽救了出句大拗,真是以毒攻毒啊!前两联真是起伏叠宕,恰如两次惊涛骇浪中闯过,后两联就不能再这样无拘无束地玩下去了,必须规规矩矩,心平气和地转、合(收)了,但是还不能一下子稳下来,颈联初句出现了个小夹平“汉阳树”,对句以小夹仄“鹦鹉洲”救之(不救亦可)。尾联则平平稳稳地用了两个标准律句靠岸收场,难怪是“有唐第一律”。我们细研究会发现,《黄鹤楼》中四联八句的第二个字之间的“对”“粘”关系一点都没变,使整首诗仍然是一个整体。 我们暂时虽然还不具备玩这些技巧的能力,还应当少写变格别体,但一定要早早熟悉。

        四、关于诗韵的选用问题

在选择用韵方面,一定要根据诗所要表达的内容而定,还要看是宏观大况泼墨写意还是细微精雕工笔刻划,对物象所表达的意境是直赋陈铺还是比兴含蓄,还要看主题的大小而选择宽泛韵宏亮韵或险窄韵柔婉韵等等。根据新声韵(十六韵或十八韵),有一些由古入声字演变来的平声字或口语方言,音声并不响亮,也就是“调值”并不高,在詩句中尽量地不要放在平声重要音节上(二四六等),更少作韵脚。口语方言在诗中尽量少用(填词可以用,且有生活气息),否则诗显得浅白,也缺乏节奏感。若诗内容需要故意用之,则当别论。 以浊辅音为韵尾的都宽宏,如:ang、ing、eng、ong等,以清辅音作韵尾的次之,如:an、en、in、un等,再就是:ai、ei、ou、ao等,元音作韵尾的较柔婉,如:a、o、e、i、u、v、i-等,最萎窄的如:ie、ue等。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

        五、诗与词

        在一些有名的唐诗中,明明标题就写着什么什么词,什么什么曲。可是现在的一些所谓的“诗论家”硬往诗上靠,杜撰出一些离奇古怪的名词,真是唯恐人们不糊涂,害世不浅。如王维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格律为: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就被现在一些所谓的“专家”说成是什么“失粘格”,真是让人不敢恭维。又如沈宇的《武阳送别词》:“菊黄芦白雁初飞,羌笛胡琴泪满衣。送君肠断秋江水,一去东流何日归。”也是相同格律形式,就是词,都被编入了《敦煌曲词》中。我建议诗友们在掌握了格律诗的基础上,最好能学填一点词,甚至懂一点散曲,若能与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结合起来更妙。

        以上只是我个人在诗词写作中一孔之见,并未参考名人之作,也无准则,难免以蠡测海,更谈不上是什么系统理论,散言碎语而已。希冀对初学写诗之友起到点滴裨益,吾足矣!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9,175评论 5 46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3,674评论 2 37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6,151评论 0 32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597评论 1 26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505评论 5 35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7,969评论 1 27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455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118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227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213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214评论 1 32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928评论 3 31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512评论 3 30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61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48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228评论 2 34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772评论 2 33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诗词格律 第一节 诗律 一、先秦至隋唐诗体概说 (一)先秦诗歌 1、《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集,是先秦...
    温柔的坚持_阅读 3,329评论 1 3
  • 方舟子《诗律浅说》 【近体、古体】 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被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古人这么叫,我们现在也跟着这么叫...
    约落小宫山阅读 1,597评论 0 6
  • 现在的我对季节流转几乎没什么感觉了——是人到中年感觉变钝了,抑或温室里待久了与自然产生了隔膜?或许正因为眼前的黯淡...
    隼浮阅读 1,775评论 41 36
  • 一群麻雀 在树梢 忽而聚 忽而散 像在排练 像在密谈 春天的秘密 来自一地枯萎的花 树梢头不善挽留 就像春天不愿停...
    河丘阅读 189评论 0 0
  • 我认识的一个女人,还是很命苦的。 这女的比我还要年轻几岁,不过结婚很早,现在一儿一女都有十多岁了。 偏偏这个时候又...
    瞧那一家子阅读 1,386评论 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