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我十六岁生日的时候,本想去书店买中考复习的书,却在书店静谧的一隅偶然瞥见了一本很特别的书――《雪国》,为什么说它特别呢?它的封面都是白色的,一种很柔和丝毫不做作的银白色,看到名字我以为是乌托邦类的科幻小说或者是末日来临的故事,但是当我看到作者的名字――川端康成的那一霎时,我便果断的否定了自己。虽然对日本文学涉猎甚少,但是日本鲜有科幻小说。处于猎奇,当然也有不想做练习书的私心成分,便带走了这本《雪国》。
是那白色吸引了我,还是我找到了白色,大概也不得而知了。
日以继夜,这个成语似乎用在学习上更好一些,但显然在我这里是不可能的。我带着疲倦的身躯和压抑的灵魂不自觉的步入一个又一个虚幻却又真实,丑陋而又美好的世界。现在流行“治愈”,但川端康成的文字不会带来这种效果,从始至终只有那虚无缥缈的意向在字里行间引导着你。其实很多情况下,人们只愿意看到自己想看的,理解自己想去理解的那部分,他的书便是如此,就像一百个哈姆雷特一般,你永远别想从他那里看明白什么。
你抓不住流星的影子,但你不会忘记它曾从你心上滑过。
很惭愧的讲,《雪国》是我读的第一本日本文学。我后来拜读三岛由纪夫,太宰治,大江健三郎,芥川龙之介,村上春树和渡边淳一也都归功于它,说它是我的启蒙书一点也不为过。读完了《雪国》,没有莫名其妙的感动或者为书中某个特定人物愤慨不已,只是一连数日沉浸在他所创造的那个时空,就仿佛和现实无缝隙的拼合,即便深知它不存在于此,也乐此不疲的守望下去。
他的文字有一种隐形的魔力,不会大起大落,以思考为媒介,平静和安逸是才目的地的索引。
一发不可收拾,就好像毒瘾发作了一样,去书店买来了几乎所有他的作品。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在现实不复存在,却活在川端康成创造的另一个人间――黑暗与光明共存。在那个时代,在他的笔下,一切都显得很自然――性,第三者和爱情。我原本很坚固的人生观似乎也有所动摇,在他看来理所应当的事情在我们看来可能匪夷所思,他把人性和社会像捣年糕一般完美的水乳交融,内心的质疑和挣扎也接踵而至。
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他的文字可以引你到人类的禁区,却又心如止水般的接受,继续生活。
他绝不算多产的作家,但是本本皆精。在日本文坛人才辈出的今天,他的作品仍然有着不可磨灭的现实意义,诺贝尔文学奖也是情理之中。我所预见的川端康成是一个矛盾却温柔的人,在索然无味的日子里给了我们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新世界,给了复杂多变的社会一个无形的拷问。心灵的慰藉又在哪里呢?
我希望有生之年能和书成为好朋友。
我爱他,更爱他的文字。
我在雪国等待下一个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