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庆会,持续原创分享第1329天,2022年3月6日
一、课前拓展(找课件的方法):
自我设限―――保持开放的姿态,不以年龄来限制自己。
二、讲课方法:课程大框架:个体(修自己,在事上磨,实践的重要性)、他人两大部分
三、要理解和描述行为,必须要考虑人和其所处的环境。公式:B=F(P,E)
如:一个人对另一人说“讨厌”,要了解一系列信息:年龄、关系、环境、语气。。。学习时间越长,越有更多的不知道,是带着敬畏之心。不要瞎帮忙,不要自以为是,不要随意评价,放下专家姿态。要心怀好奇、心怀敬畏,否则,沟而不通。相信对方一定有他的理由。
四、个体:
1、社会化:一个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社会化是终身的,持续学习和成长。人得在有需要的情况下才更有动力。
掌握生活技能:安身立命之本;思考:如果离开现有的单位,有没有其他的立命之本?有意识地提升自己;永远稳定的只有能力;家有黄金千两,不如一技傍身。
遵守社会规范:教育的极致是行为的影响,教孩子的前提是自己先去努力做到。
树立目标和理想:空心病,物质需要已满足,为了什么活?有很多人活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谁的目标和理想―――自己,而非家长的;只有自己有目标,才有动力。
完成社会角色:完成该完成的角色,孩子也要完成角色,才能更好地成人,否则精神上就会受苦,早晚的事,要让孩子从小就学会承担。
2、自我
自我意识或评价或概念。我是谁?――直接决定着我们在遇到事以后如何处理。
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如:我是一个没有能力的人――也有好的一面,遇事更稳妥。
最为重要的是:自我平衡和稳定
自尊:自我尊重。自尊的人,对自己的评价通常比较高。
孩子的自我概念与家长、老师的评价有着很大的关系。负向评价太多,会形成自我否定、低自尊。
你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认为你是谁?
影响自我概念的因素:
亲子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至关重要,尊重、热情、换位理解、积极关注。
正向反馈――并不是不反馈负向(可以表达愤怒,但不是愤怒地去表达),不带着情绪去反馈负向,对方记住的是情绪,而不是内容,情绪平和,对方才记得住。
选择参与――选择之后,持续走下去,才重要。
合理比较――选择自己需要的,好好地过自己的日子。
3、社会知觉
对社会整体的评价。
影响因素:
经验:世界多元,各有道理。放下自己以为的,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以为的。每个人都是用他自己理解去看世界,去建构世界。
需要:
兴趣:
情绪:心情好和不好的时候,对事情的理解会不一样。 这个社会究竟是什么样?每个人看到的都不一样。
知觉效应:
首因效应:第一印象。对陌生人。婚前睁大眼,婚后眯着眼。
近因效应:近期的印象;熟人之间的印象,你为对方做了10次好事,第11次没做,就会出现近因效应;生米恩、斗米愁――道理:要有边界;
晕轮效应:也叫光环效应;情人眼里出西施。
刻板效应:东北爷们――豪爽、粗旷;上海男人――小气、居家;
归因: 幸福的婚姻,把不好的问题归为外因,把好的因素归为内因;
4、社会动机
亲和:起源于依恋。儿童期有好的依恋关系,长大后通常比较亲和。
利他:
5、情绪
成就:目标的吸引力(有吸引力才有动力,所欲,一定要对方想要的)、成功与失败的主观概率(我能不能做成,如:找对象。试试看,说不定就行了,都在自己,不要太受周围人的影响)、个体施展才干的机会(很年新员工不好管)。
侵犯:影响因素(目标的受阻程度;侵犯后果;情绪状态;自控力;道德水平);做为家长,不能莫凌两可、事是而非,结果孩子不信任,不要欠孩子的债,欠的债最终是要还的。
6、态度:
态度形成:
依从:
认同:
内化:
态度转变:传递者(可信、没有意图;不以改变为目的,才有改变的机会;)――沟通信息――接受者――情境
第二部分:他人
沟通: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人
人际:良好人际的原则(相互、交换、自我价值保护;平等);最重要的:真诚 包括三块:亲和、喜欢(熟悉与邻近、相似、互补、外貌 、才能、人格)、爱
婚恋家庭 爱情和喜欢的区别:依恋、利他、亲密
社会影响: 从众、社会促进、社会堕化、模仿、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