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购得《庄子》一书时,拿在手中,略观梗概,最想急迫读来的,便是庄子《养生主》篇。一是养生之道为时下时尚;二是“庖丁解牛”故事亦是高中语文课本所学内容,极为喜欢,曾经烂熟于心。但当时我还是忍住,没有马上读。
为了不会因为突然有事,而影响学习或中断难得的同修机会,这段时间,我都会提前一、两天来学习,提早完成作业,以示我对《庄子》学习的关注和重视。
按照同读《庄子》活动的进度安排,明天是《养生主》的阅读时间,便有一种期盼已久的“老朋友”要如约而至的喜悦之感。有些许激动、些许怀念、些许期待。不知这篇N多年前读过的文章,今天会给我带来怎样的感悟。我翘首期盼,盼望着生命中每一次感动,都深刻而又难以忘怀;盼望着生命中的灵动永远绽放自然的光芒。
2019.4.24(己亥三月二十)。是日,一早,在食堂吃过早餐,便认真细致地读起了庄子《养生主》。其中,开篇第一段就读了三遍,对“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感悟良多。也感谢中医理论对我喜欢养生之人的帮助。
近十年有余,我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中医相关知识,并结合自身得以实践。其中,有很多收获是我始料未及的,也着实令我收获满满。特别是在父亲大人生命的后几年,一些医院专家解决不了的问题,我通过中医调理方法,为父亲减少病痛、提高生命质量起到了前所未有的疗效,有的方法让西医大夫瞠目结舌,还向我求问。这些年身边的同事、朋友、亲属,不管是自己,抑或是家人,闲谈中,得知一些小毛病,全都会把我所实践的经验分享给大家,有好多反馈给我的信息,疗效不错,都很感谢我,我也因此更加努力的学习中医。去年我先生患上北京最为严重的流感,医院人满为患,好多医院开启了医生24小时轮流值班特诊,北京卫视也几次邀请中医专家做特别节目,事态发展的迅速且严重,但我们没有去医院,而是利用中医之方法治疗和调理,先生很快恢复了健康。所以,我很高兴有机缘认识中医、体会中医,喜欢中医、爱上中医。
孔子《论语》第26章《为政篇 》中曰:“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冥冥之中,我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慈悲”和“孝道”。在这些过往中,真实感受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了庄子的“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的真切。故知,道家与中医是一脉相通的,中医是道家思想精髓的一部分。
按照“道”之理念,人不必与自然抗争。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自然才是主宰。在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中,人是那么的渺小,被我们人类破坏的自然中,自然界只要有一点点小动作,对人类都是毁灭性的灾难。比如:海啸、地震、雷电、飓风等等。“遵照自然之理,终将成为永恒的法则”。尊重自然,爱护环境,是我们对子孙的责任,更是对大自然的责任。
说回庄子《养生主》中“庖丁解牛”之故事。
庖丁为文惠王讲解如何“解牛”的过程,十九年一直使用的刀,仍旧如新打造出来一般,锋利无比,这一切源于庖丁对牛内部结构的透彻了解和娴熟技法的掌握。读到这里,很喜欢庄子的用词精准和形象:“……手之所触,肩之所亦,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这里又让我自然联想到了高中时代,语文老师蔡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解。为了更形象的说明庖丁解牛的动作,讲着讲着,蔡老师竟给我们做起了庖丁解牛的示范动作了。手、足、肩、膝并用而舞蹈之,他高高的个子,动作既形象,又有一点滑稽,引来同学们忍俊不禁。给我留下的印象也是终生难忘的,无论什么时候,只要谈起庖丁解牛的故事,蔡老师的手舞足蹈的形象便浮现在我的眼前。不知道,现今的语文老师还会如此讲学,如此让学生记住不忘吗?希望有,相信有,这当是学生们的幸运!
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再简述一下我喜欢的中医养生之道,也是本章心得之要点:四时养生,天人合一。
中华文化泱泱几千年,无论是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佛家的“禅定、静心、随缘、正觉”,抑或是道家的“天人合一”之理念,我以为,都归结于自我调理,心净无染,顺应自然。最后,到达“四时养生,天人合一”的境界,就可以完美演绎生命,物我两忘,颐养天年。
那如何做到“四时养生,天人合一”?
中医认为:在一年四季之中,春季(通常指立春至谷雨时节)生发,条达肝气,养生重在养肝补脾。肝木旺于春,恼怒和坏情绪伤肝,而肝阳上亢之人也特别容易出现头痛、眩晕,这就是所说的“春气者诸病在头”的原因。对于气血虚弱,痰湿困脾体质的人来讲,如果不注意保暖,在少阳胆气升发都春季易患感冒、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等,所以,要“春捂”。饮食上,以平补清淡为益,春季为肝脏当令之时,宜适当食用辛温升散的食品,少食生冷粘杂之物。辛甘可以助春阳,如葱、生姜、韭菜、蒜苗等等。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早睡早起,适当锻炼,可谓上策。
夏季养生重在:益气养心,清暑化湿。
夏季(从立夏至大暑时节),是阳气最盛的季节。这时,人体新陈代谢快,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也随之旺盛,并活跃于机体表面,因这时多雨潮湿,热邪、湿邪都可能侵入人体而致病。特别对于肺脾气虚,痰湿困脾的人更易中招。
夏季饮食,应注重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西瓜、苦瓜、鲜桃、草莓、西红柿、绿豆、黄瓜等。脾胃在夏季,尤其是长夏时,容易受到伤害,要多吃健脾和胃的食物,如白扁豆、山药、莲籽、糯米等。如果还能适当配合中药调理,那夏季就可以安然度过了。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季养生原则为:补肺润燥,调治心脾
秋季(立秋至霜降)气候由热转凉,空气中水分减少,人体会产生由于干燥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变化,常称为“秋燥”,例如口干舌燥、小便短少、大便干结、鼻塞、咳嗽等一系列症状。还有不少人由于鼻腔黏膜对冷空气的刺激不适应,尤其对于气阴亏虚、肺燥津亏的人群来说,稍不注意便会发生感冒、咳嗽等。燥为秋季的主气,宜多喝点滋阴润燥的汤水,比如梨、甘蔗、柚子、枇杷等润肺之食品。秋属金,味属辛,此时肺气旺,不宜过食辛味,以防损伤肝气。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季养生原则是:健脾补肾,蛰藏精气
冬季(从立冬到大寒时节)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冬季人的体内阳气潜藏,因此,冬季的养生要以健脾补肾,蛰藏精气。阳虚体质、肝肾阴虚的人在冬季要谨防外邪袭扰体内阳气,而患风寒感冒。冬季感冒会降低身体的抵抗力,加重其它疾病病情,如慢性气管炎、高血压、心脏病等。
冬至之后是阴气开始消退,阳气逐渐回升的时段,此为进补之时,无论是食疗或是药物治疗都可取得事半功倍的疗效。所以,中医特别提到冬令进补,而我极力推崇食补为佳。通常,在冬日食大米更有益,大米有和胃气、补脾虚、壮筋骨、和五脏之功效,除了大米粥外,山药粥为滋补肾、脾之佳品;.栗子粥对因肾气不足而引起的腰膝酸软或疼痛有明显作用;芝麻粥可以起到利肠补肺气、益肾、强筋骨的作用。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中医养生之方法之多,历史之悠久可以追溯到上古。这是我国传统文化之瑰宝,是中国人民总结出来的保健、防病、治病的重要理论研究成果。古之中医,提倡“治其未生、治其未成、治其未发、治其未传、瘥后防复”的治未病理念。提倡四时养生,也就是人必须顺应自然,顺应节气,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人只有和自然协调统一,才能健康长寿,形神兼备,“天人合一”,尽享“喜、米、白、茶”之寿。
注:1,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看似七十七。 2,米寿:指88岁,草米字喜字看似八十八两个字。 3,白寿:指99岁,百字少一横为白字。 4,茶寿;指108岁,茶字上面为廿,下面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