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重仪式感的吃货,还有什么比 农历新年更符合需求的么?
小时候,过年是新衣新鞋,早早买好,一定要到年初一才穿;是热闹的炮仗声,此起彼伏,满地红衣;是各色烟花:擦炮摔炮魔术弹、会变色的、会旋转的、会飞的…外公总会备好线香,以给我们爱玩又胆小的姐妹几个留足安全距离…
小时候,过年是奶奶腌制的好吃得不得了的香肠咸鸭,是外公年前就陆陆续续在准备的蛋饺和无人能及的炸圆子,是爷爷家和外公家的团圆饭,是外婆年前就去置办的花生酥炒米糖芝麻糖,是奶奶做的让人停不下筷子的泥鳅面…
后来的过年,是大家热热闹闹在一起吐槽春晚抢红包,是爸爸大厨水平的年饭,是拜年时家家都有的茶叶蛋炸春卷和拌菜,自然,我家的最好吃…
今年,婚后的第一年,在广东的婆家,体验了一次粤式新年,也是穿的最少的一个新年,太温暖了,繁花盛开,村口的榕树,在温暖的阳光下宁静安详。
粤式新年,自然少不了吃。
年货
超市里,满满都是打年货的人,也满满都是各种吃食:不同风味的腊肠腊肉,极具幽默感的扁扁的腊鸭,各色我见过没见过的点心,还有只存在于遥远记忆中的糖莲藕糖冬瓜……在此强烈推荐一下川贝金桔,好吃又止咳。
早餐
过年的早餐,一般以粥配上白水仔,入口角或是扑生。白水仔、入口饺和扑生本质上是同一种东西,只是烹饪方法不同而已。它们有点类似于米饺。糯米制成的面皮,Q弹顺滑,里面包的馅是腊肉腊肠丁和咸菜的混合,还可以根据各家人的喜好再配上一些蔬菜碎,我们家配的马蹄和胡萝卜。蒸出来的叫白水仔,炸的叫入口角,煎炒出来看不出造型的叫扑生。广东人大都怕上火,不太爱吃煎炸的食品,即使是炸,也很温柔,一丝丝都不油腻。喝上一碗细细熬制的瘦肉粥,整个五脏六腑的每一个毛孔,都被熨帖了。
早餐自然少不了逢喜事必吃的濑粉。濑粉是一种以用稻米打磨之后的粘米粉拌和热水后而制成的长粉条,口感极其酥软。一般作为早餐或午餐。我们家习惯是,年三十午餐吃濑粉。以从早上就开始用柴火熬制的骨头汤做底,再拌上家里腌制的姜丝、头菜,炒花生米和炒腊肉,以及地里刚出来的香菜和葱,卖相虽然一般,可是味道却很是丰富多姿。
打边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打边炉算是粤式火锅了吧(重庆人民肯定是不同意这算火锅的)。先将鸡肉(发现广东人好爱吃鸡肉啊!),鹅肉,羊肉等放入姜、香菇以及耗油等调料煮熟,揭开锅,香喷喷吃上一轮,之后加入时鲜蔬菜,兑点水煮来吃。才从地里摘来洗净的蔬菜,天然带着清甜。
大家一起围炉而坐,看着锅中蒸腾的雾气,热热闹闹聊着天(快督促我学粤语!),吃完一波歇一歇,等到新入炉的菜熟了刚好也歇够可以进行下一轮了。有节奏地吃喝。
说完吃,我们再来聊聊仪式感。
花市
小时候,每到年前,市中心地带总有商业街被封起来做市集,卖对联年画灯笼的,各色吃食的,还有些琐碎到我已经记不住是什么了的东西。只记得有一年,表哥骑车带我去逛,回家的时候,车把手上挂着,我怀里揣着,满满都是年货,心里也是满满的开心。
广东这边的花市,多少有点小时候逛市集的感觉。只不过,基本都是从傍晚一直到早上,卖的大都是植物。数不尽的鲜花和年桔,第一次在春节期间见到这么多鲜花,也是震惊到我了。桔谐音“吉”,过年时候,不管是家里还是店铺商场,都会摆上一些,取其吉祥之意。这样的年景气象,也真是充满的生机和活力。
拜神
广东过年的一个重要仪式就是拜神。几乎每家都有神龛,拜的神类型也很多,家里的祖先,村头村尾的神龛,井神……大年三十和年初二,烧香点蜡放炮仗,看着也觉得是热闹非常。
拜神的供品很有讲究,除了肉类之外,还会有寓意不同的蔬菜们。这些蔬菜都是完完整整的呈现,意为有头有尾。胡萝卜代表生活红红火火,葱预示着聪明能干,莲藕表明好日子年年都有,芹菜则勤劳的象征,精打细算的蒜,一听就知道会生财的生菜……
采青
犹记得小时候,过年最期待的就是看到舞龙舞狮的。一路自带音效,从街头舞到巷尾,一路围观叫好。遇到一些图吉利图好运的商铺或单位,会在自家门梁上挂红包或者整条的烟,引得舞龙舞狮队多逗留一会儿。后来,这些就渐渐消失不见了,已经许多年不曾见了。
在广东这边的村庄,但凡村里有年轻小伙子,村里愿意花钱请老师来教的,都会有自己的舞狮队。敲锣打鼓放炮仗的,跟着后面收拾采来的青的,年轻后生舞着狮,挨家挨户去采青。所谓青,就是用红绳子串着那些寓意吉祥的蔬菜们,再坠上红包和烟。错过了一家门前的表演,还可以跟着去看下一家,若是有兴致,可以跟着舞狮队走完全部,看个够。
在吃吃吃和各种热闹的仪式中,这个年,过得很有味道。
我想,无论什么年纪,无论年味是不是会越来越淡,我都会热爱过年。抛开所有的杂事,安心为各种仪式做准备,认真吃喝,尽情和家人聊天,专心过个好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