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因为有下乡任务,已经没有了“旅游”的概念,恍惚中已经感觉有半年多没出去走走了,于是约上了几个友人,在“中秋节”过后一起去山西的永济、西安转了转,让心得以暂时的小憩,放飞一下自我。
不知道为啥,天公也垂怜我们,从离开县境开始,就用小雨泼街,大有扫榻相迎之势,因为同行之中,有四人属“龙”,于是阿Q精神谓之:“龙行雨,虎行风”,众人皆哈哈大笑,一路风光无限!
路过平遥,正值饭点,均哥一时兴起带我们到古城景区的门口吃了一顿面食,美其名曰:“到此一游”,点的都是汤面,和我们这的“疙瘩汤”相似,无非是他们这揪的小,配料多一些而已,无它!
吃罢,我们没多做停留,在雨中上路,一路直奔洪洞县,来了才知道是“洞”,原来人们读“tong”,其实也没错,当地就是这么念,就象我们这的陌南乡,人们读“mai”,而不是“mo”一样,恍惚中记得:小时候读《桃花源记》“迁陌交通,鸡犬相闻”中读“mai”,也许是我记错了吧,现在的古文古诗中都本音了,好象没有“通假字”了,文化水平有限,接不明白这些了。
其实,永济的《鹳雀楼》还是要以一观的,该楼是“修旧如旧”,登高远眺黄河,“泥粥”一样的黄河尽收眼底,如一条长龙蜿蜒而行。曾几何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黄河两岸肥沃的土壤哺育了多少子民,源源流长的华夏文明也从黄河流域漫延开来,传遍了神州大地。好水良田才让这里成了文人辈出之地,才有了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才有了“普救寺”里,西厢记里“张生会莺莺”,佛家净地能谈情也开了先河,成就了一段佳话,广为流传。
在西安的“兵马俑”,我见识了统一六国的开篇帝王的恢弘之气,但始皇帝却忘记了历史的更替是必然的,任何违背自然规律都是徒劳的。在他费劲心机、耗资巨大的地下“宫殿”里,排兵布阵,穿着打扮,无不彰显了当时森严的等级制度,前有“炮灰级”弓箭手,后有“骑兵”“将官”。尽管千人千态,栩栩如生,但依然难续昨日皇家之辉煌,终被后世更替,诺大的地宫也遭到了项羽的破坏,入眼处一片残垣断壁……
西安的“碑林博物馆”,里面的石碑上的图画和诗文确实精美,诸多名人的笔迹镌刻其上,让我这外行人也为之流连,只是时间短暂,我们仅是一匆匆过客,无法用心去细细品味,留下了些许遗憾。
旅行,其实就是从自己呆烦的地方,去别人呆烦的地方转转,我认为旅行的意义在于:跟谁去,看了些啥,从中是否有一些点滴体会,凡此种种,无论吃、住、行、观都略有收获,则此行可谓之圆满。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