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时候,要透彻地讨论一个话题必定要搞清楚它的来龙去脉,既要了解多数人知道的,也要掌握这些人没听过的。正是因为养成了这种习惯,这个话题才被搁置了许久。但直到现在,我也没有心思去考虑关于“拉票”的种种起因、发展、现状等等近乎严肃的问题,只是第一次作为拉票者的一些小想法。
人活在社会中,参与社会性的活动必定需要得到其他人的支持,比如语言上的赞赏,比如行动上的帮助,又比如言行上的“双重鼓励”。
对于参加活动这件事来讲,语言上的鼓励和行为上的协助传播一定是必不可少的,我们都懂得话语的力量,而从较为功利的角度看,转发、点赞的支持似乎更能唤起拉票者的信心,以致到后来每每蹦出“就这样算了吧”的想法时,会隐约觉得对不起那些支持者们,所以个人努力的原因最终会转换成“要为了那些支持过我的人而坚持”。
在二十多年的生活中,坚持最久的事情大概就是喜欢一个人。
从最初被她独特的音色吸引而听她的歌曲,到后来爱上歌词,然后了解了她为梦想的坚持,爱上她的性格,到后来她的歌声陪我度过那些个难过悲伤的夜晚,就这样习惯了十多年,喜欢了十多年。就在不久前,她在一个音乐类爱屁屁上发起了活动,排名前五十名的参与者有机会跟她一起进录音棚。。。于是立马下载爱屁屁注册了账户。
对,为爱屁屁的营销手段点赞。
虽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但自认为音色还算可以,跟爱屁屁上的大咖比,尽管成功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尝试一下总是极好的。
由于前期犹豫时间太久,作品发布的一周后活动就会截止,所以一切都显得手忙脚乱。
作品共享到各大社交账号自然不在话下,若想真正引起关注,还是需要得到官方爱屁屁里长期用户的关注、支持。
作品发布第二天开始编辑拉票稿,然后随机发给多个用户。
然而并不能群发,只能一个一个纯手工复制粘贴,同时还要承担个别有个性用户语言攻击的风险。
通常小广告贴100多条的时候,手指就开始不舒服了。是的,我没有发动亲朋好友们一起拉票。
原因?这是我自己的事情,不想靠别人。
当然,这是冠冕堂皇的说法,其实是害怕最后不成功有遭人诟病,感觉得不偿失。。。
最不喜欢那些说着“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的话的人,明明是奔着结果去的,只有没成功才会说“结果不重要”,我就是看重结果。
靠着发小广告,作品最终如愿进入了前五十名,很开心。作品没有选中是意料之中,只是我看中的结果已经不再是这个,而是得到了众多素未谋面的陌生人的支持。
这种心理预期结果的转化在意料之外,但同样让人心生欢喜。
初出茅庐、一介小白想要逆袭成王需要哪些条件?
第一,人格。第二,人脉。第三,人气。
先来说说人格。人格魅力由内到外需要自身气质修养的软件包装和强大特殊技能的辅助加成,散发出的是一个人长久积淀的个性能量。
M先生刚刚大学毕业,度过实习期的他是家小设计公司的设计师助理。他是个有独特气质的人,在其他初入职场的同学将大把时间投入到晒美食、晒夜生活、晒工作之时,M先生依然游离在年轻人的狂欢之外。对大多数人来说的黑色星期一,在他那里是彩色的,不仅因为他的休息日在周一,而且他会定期去熟识的一位朋友家观赏新到的南美鱼,碰上喜欢的会出手买上几条。
我们聊天的内容也多是关于他心爱的那些小宠物,除此之外并无过多其他分享。我总会开玩笑说他提前步入老年生活,他倒是无所谓地笑笑:“人生不就是如此。”细想起来不无道理。
人的一生都在走向死亡,又有何意义可言,不过是及时行乐、闲云野鹤,略显消极的态度愈发随性洒脱。
然后是人脉。
中国是人情社会,俗话说认识的人多了好办事,其中理由自然不必多说。就像投票这件小事,即便作为初玩爱屁屁的小白,只要认识那么一两个粉丝过万的大号,其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传播效果、拉票结果也可想而知。
关于人气,听得最多的大概是娱乐圈明星某某“凭借超高人气斩获”各种奖项之类,我觉得它是人格和人脉的升华。龚鹏程先生说,人体是“体格形貌和人体气志的综合状态”,精神面貌好不好,不是只靠外表的掩饰就能决定的,更多的取决于个人气场。
风度翩翩、气宇不凡…一系列抽象但又可视的词汇似乎都连接着“气”。
古人最讲究精、气、神,它们是一个君子、一个不凡的人应当具备的意志品质,不可具体言状,却可通过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清楚看到。且抛开“气生万物”的宇宙溯源论,人之气的确从体内而生,由此影响人的整个外在表现及其气场圈。
所谓气场圈,通俗说来不过是“什么样的人吸引什么样的人或事”,带着何种情绪生活,生活就会回报给你何种结果。
有时候会讨厌气场圈的存在,遇人不淑之际便会觉得自己大概也是对方那样。
最后加点老学究气息的总结。
这种心理学者嗤之以鼻的说法不必深究其缘由,丢掉唯物主义和科学角度的包袱,玄之又玄的气理说总归是有它存在的道理的。
即便不见面,通过字里行间的语言风格和歌声传达的情感也可以察觉到拉票者的气场,在不见其人、只闻其音的纯音乐世界,拉票小广告的撰写水平高低是拉拢听众的第一步,歌声则决定着听众是否情愿慷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