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笔记的时候,按照作者的章节和思路记,是种低效率的习惯。读书,应该是和作者交流和对话的过程,不应该是单向的吸收。而不只是读书,很多方面,都需要我们采用一种更为主动的方式。
核心:一次性 + 主动。
一次性:
比如:
- 读书时,第一次就把书融合到自己的系统里来,不要等自己以后再整理。
- 在电脑上处理文件时,不要在桌面处理,直接去想要保存的文件夹处理。
- 在电脑上新建文件时,不要『新建文件夹』,立刻给方便日后搜索的名称。(简单的路越走越难。)
主动:
把看到的、经历到的东西,融合到自己的分类系统中来。
具体而言,就是在接收信息以后进行两种做法:
- 直接加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里。比如今天读到一篇关于写作和思考的文章,看完以后,不要收藏到自己的浏览器收藏夹里(收进去你也不会再看),而是,把里面有价值的东西,用自己的话整理出来,直接放到自己的知识体系(呈现方式是笔记类软件,比如我用的是onenote)中对应的项目下 ,比如『写作』子类。
- 有的时候,接收的信息不好直接放到知识体系中去,或者说,保留这个信息的出处有价值,那就在知识体系外另外再建立一个参考分类体系,用来记录作者的分类和逻辑思路。然后在知识体系对应的项目下给个此参考笔记的链接。
总的来说:
- 『主动』说的是,你要和作者双向交流,不要只是被动吸收。
- 『一次性』说的是,it's now or never,每一次都多花一点点功夫,让自己保持条理和主动,最后就不会另外再花费杂乱堆积之后集中整理的时间,相比之下,堆积然后整理所花的时候,其实比『一次性解决』多得多,只是,人们都觉得『唉呀这篇文章以后再看吧,先收藏了,以后有时间再看』,听起来他们这一次节省了时间,但长期来看,这么做的效率贼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