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趁着《不二情书》上映,朋友们谈论最多就是男女主角相识的这本书《查令十字街84号》,咋看书名,感觉这像一本悬疑类的小说,讲述着某个神秘的故事,但是一了解,才知道原来是一本书信集。
书信集,在平时我的阅读中,其实是很少涉猎的,随着年纪的增长,越来越喜欢看的是大部头,习惯于长时间就只看一本书,也可以一天就翻完好几本,但是都不是书信集。于是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我翻开了这本书信集。
利用出差的两天空余时间,我看完了这本书信集,掩卷之后,是一种长长的怅然若失,一种缅怀,于我的心中,难以抹去。
是的,难以抹去。这种感觉,久违了。
就像看到自己当年钟情于书籍的情景,看书不带任何的目的性,只是那么随心、随性的去看自己喜欢看的书,看到喜欢的一段,可以反复看十几遍,摘抄下来,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有空就拿出来看,一遍一遍的读着自己喜欢的文字,醉心于其间,仿佛天地万物都已停止,只有我的心,还在书中徜徉。
那样的感觉,已经很久没有了。是的,很久没有了,心中怅然若失。
这几年的读书,越来越多的是功利性的读书了。为了考试、为了工作、为了学习新东西、为了写素材等等。每天也还是都看了很多的文章、很多的内容,但是,已经没有了当年那种为了快乐而读书的感觉了。没有了乐在其中的感觉,更多的只是为了找到有用的内容而已。
当看到海莲因为得到一本首版的书而欣喜若狂、因为版本不对而埋怨店家不够用心、因为得到了一本在美国买不到的书而觉得其实是对店家有亏欠的时候,我深深的感觉到,也许这才是一个真正懂得读书、爱书的人应该有的态度吧。
看到海莲的文字,那种随性的风格、活泼的个性、为他人着想的性情。无一不体现着一个纯粹的爱书之人的真性情。
看看这个故事是怎样产生的。一个广告,两个世界,从毫无关联,到联系了二十多年。直到店主去世,海莲才真的有机会,去世界的另一端,看看那让自己魂牵梦绕了二十多年的书店,那自己牵挂了半生的事,和人。
这样的故事,如果不是出现在真实的书信集里,我更愿意去相信这是一个童话故事般的场景。因为这么纯粹的世界,这么纯粹的人,太难得。相隔千里,并不会有陌生感,即使而是多年没见,也不会因此产生隔阂。只有两个心意相通的读书人,在心与心的交流中,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带着轻快的步伐,徜徉在文字的世界里。
虽然每一封信都没有明确的说什么,但是我们仍然能深深的感受到两个精神交流的人之间的知己深情,虽未曾谋面,但很快就像认识多年的老友一般,对彼此的心意,是如此的了解。
读罢掩卷,是长长的叹息。怀念的,是那纯粹的读书时光;感慨的,是人生的知己难求;面对的,是无比残酷的现实。
也许人生就如这二十多年的书信,演变着世界的变迁,也见证着自己的人生。
我们可以在其中看到另一个世界,另一番场景。主人公虽然受到环境,生存等等的困扰,却依然不远万里,做一个精神上的交流者。
我们的期待
希望在现在这个高科技的时代里,我们依然能有那么一刻的光阴,不用那么繁忙,不用那么劳心,不用那么拼死拼活。我们依然可以坐在某个角落,迎着朝阳,看着充满生机的大地,品一杯淡茶,看一本好书。也许,这才是人生的真谛呢,而平时的忙碌,不过是,为了生存,而不是,为了生活。
现代化的社会,在给我们带来了数不清的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信息量。我们每天都接收着,也发出着,数不清的信息。微信,qq,微博,各种客户端,也让世界不再有了距离,我们可以随时了解每天世界的变化,却在这其中,渐渐的迷失了自己的本心。我们很容易就忘记了自己最初的梦想,也很容易就在这巨大的信息量中,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时候我们该慢下来了。
我们追赶这个越来越快的世界
却发现自己想慢都慢不下来
我们被满屏的打折商品诱惑
却忘记了自己并不需要这些
是的,物质跑得太快了,灵魂被远远抛在了后面。除了得到一堆不一定需要的打折商品,我们还能得到什么?最想要的身心自由又在哪里呢?
世界快就快吧
让自己慢下来
让自己慢下来吧,慢慢的去体悟生活,慢慢的去甄别生活中什么是有意义的,什么是没有意义的,去追随自己的本心。去看一看生活的本质。
去像书中的主人公一样,要热爱,要热情,要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哪怕我们的身体已经不再年轻。我们也依然要去追寻心中的圣地。
生活在别处,还是生活在当下。生活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也有眼前的苟且。不过,最终过成了什么样的生活,还是在于我们的选择。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倾我们的一生,我们需要做的其实不多,适当的回头看看,自己追寻的那颗初心,是否还依然有活力。我们又是否,真的过好了这一生。
慢慢来,会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