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我在周四、周五的专栏内容里,观点会稍稍有点特别,我自己写得也比较放松。
我以前讲课时也是这样,比如为期四天的工作坊,白天,我讲的内容比较严谨,而在自由问答时间,我就会比较愿意去展现我的所谓的“一眼识人”和用身体感应别人的本领,洞察力常像闪电一般,听课的学员也会觉得这两晚非常精彩。
我仔细想了想,今天写专栏比较轻松的原因,可能是专栏设置周一到周三是课程,周四周五的加餐,心理上就会觉得是额外的赠予,所以写作时也就自由很多。这可能也算是一个自我觉知的例子吧,和今天的主题有一致性。
情商高的人,太会考虑到别人,这时自我就受限了;而情商低时,意味着把别人放到了一边,这时就可以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了。
但是,因为没考虑别人,那股创造力,或者说是生命力,就缺乏人性化,于是就容易显得特别,甚至是怪异,和大众不一致。电影、电视和小说常常描绘的天才就是这样特别的人,现实中也一样容易给人这种感觉。
例如乔布斯,电影《乔布斯传》中,你看乔布斯走路的姿势,和有些自闭症患者的走路姿势有点儿像。再比如马斯克,有一个关于他的故事是,一位跟了他12年的秘书,对他说想加薪,立即就被他炒了。他的中文版传记《硅谷钢铁侠》是这样讲述这个故事的:
他开除了玛丽·贝丝·布朗。布朗何许人也?她是 SpaceX 和特斯拉的传奇人物,忠心耿耿的在马斯克身边工作了 12 年的贴身秘书,每周在洛杉矶和硅谷之间穿梭,7*24 小时地辛苦加班,同时安排马斯克在两家公司的日程,并负责公关工作,很多时候还得做出商业决定……简直就是钢铁侠托尼·史塔克身边的佩珀·波茨的「现实版」。
据说,她的办公桌就在马斯克的前面,每个要找马斯克的员工都会在她的桌前停留一会儿,如果贝丝·布朗示意摇头,表明马斯克此时心情不好,不是申请预算的好时机,大家就会识趣地离开。
起因是布朗向马斯克提出提升工资待遇,马斯克让她去休几周假,期间会承担她的工作,等布朗休假回来后,马斯克说不再需要她了,给了她 12 个月的解约赔偿金,后来再也没有和布朗说过话。
延伸阅读:
埃隆·马斯克(Elon Musk),1971年6月28日出生于南非,拥有加拿大和美国双重国籍,企业家、工程师、慈善家,特斯拉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创始人兼CEO。他被称为现实版“钢铁侠”、“硅谷传奇”、“第二个乔布斯”。
艺术家中这样的情况就更常见了,像梵高,有精神病,情商低得没朋友,也追不到女人。毕加索,女人缘倒是不错,但他对她们简直到了无情的地步。教育家中,记得北京大学老校长蔡元培,他的两位副手曾议论他,说蔡元培为人处世幼稚得可怕。
我在北京大学读本科的时候,觉得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常在校园里遇到各种各样的天才。但同时,我认为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准堪忧。我曾给三十多个北京理工大学的本科生做一项心理测试,他们的心理健康分数,平均正好80分;同时我也给北大本科生做了这个测试,平均正好是60分。
这些故事让我想,天分或创造力,好像和人际关系能力是负相关,甚至可以夸张点说,我认为,创造力和人际关系能力,有时像是敌对关系。
用马丁·布伯的关系理论来理解,最关键原因是,人际关系能力太强的人,可能在关系中,沦为“它”的时候太多了。
我给你一个很有代表性的高情商的例子,演员王刚饰演的和珅,就是一个特别懂得察言观色的角色。而察言观色时构建的,就是“我与它”的关系。“我与它”的关系,一个是主体,一个是客体。用英文来讲,一个是“the one”,一个是“the other”,最好是翻译成“他者”。善于察言观色的人,在讨好别人时,丧失了自己的主体性,创造力因此受损。
那些坚持在人际关系中做主体的、做自己的人,会显得情商低,而且可能真的会伤害到别人,被别人抵触。但因为一直在做自己,和自己的本我有链接,因此一直保持着创造力。
不过,坚持做“the one”,但又把别人当做“the other”,必须仅限于社会领域。你不能在私人领域也这样做,否则你的生活会被毁掉,也很难体验到幸福感。幸福感,主要取决于亲密关系的质量,也就是爱。换句话说,关系的品质,也就是“我与你”的部分,决定了幸福感的高低。
所以,最好是在关系中既能做自己,又能爱别人,这两者同时做到很不容易。
我来给你举一个我的咨询案例。我的一位来访者,在全球顶级的金融机构工作,他能力很强,想升职,然后谋划了一系列的动作,目标是取代自己的直接上司,升职一级。
在我给他做咨询的过程中,他和我畅谈他的谋划,越说越起劲,逐渐我们都感觉到一种不安和恐慌,就好像是有一股能量的漩涡在咨询室中流动。我请他放弃对恐慌的抵抗,就和这股恐慌在一起,并去好好感受那股能量的漩涡是怎么回事。他感受了几分钟后说,他想到了两个字“无情”。
他说,如果他摈弃掉人类的情感,比如怜悯、同情、恐惧等,而去彻底忠于自己的目标,为了实现它而不择手段,就好像是皈依了无情似的,这时他有一种无所不能的感觉,但这又让他害怕,感觉自我好像被吞噬了一样。在和我的交谈中,他的恐慌感减轻了很多。
之后,他果真实施了他的谋划,最终连升两级,不过也没有干掉自己的直接上司,这个结果理想很多。但随后,他大病一场,休假了半个月。
我在找我自己的精神分析师做咨询时,曾经也有几次体验到这种无情,它真是一种非常巨大的力量,不禁让我想,如果我接受它的驱使,有可能会做出非凡的事业,但同时又觉得,自己的人性会逐渐丧失。当有了这些体验时,就有点理解了《道德经》中的一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还有另外一段话,放在一起才是完整地表达: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我想,像乔布斯和马斯克一样的成功,也许是因为这份无情。受这份无情力量的推动,他们只有做事的道理:我树立了一个深居使命感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无情。而且,我的无情是针对所有人,也包括我自己。
按照提摩西·加尔韦的术语,有使命感的目标,是来自自我2,而做事情时的无情,也是自我2在发挥作用。所以,他们无情时看似绝对以自己为中心,但他们自己,其实又是以这个有使命感的目标为中心,因此也是放下了自恋。
如果大家对这个话题感兴趣,再次推荐高铭的书《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书中描写的都是精神病人,当然,有加工和创作的部分,但还是很值得一读。写精神病人的书很多,但一般的专家会将精神病人视为另类,而且面对他们时,有一种“我是专家你是病人”的自恋感。研究他们时,也主要是将他们视为研究对象和工具,所以这时构建的,也是“我与它”的关系。
我认为这本书的作者高铭是不同的,他没有专家和正常人看精神病人的自恋感,也不是持有一般的研究态度,而是深入精神病人的奇异世界,因此有了“我与你”的品质。
法国哲学家、社会思想家福柯,被认为是20世纪极富挑战性和反叛性的思想家,在欧美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延伸阅读:
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法国哲学家、社会思想家和“思想系统的历史学家”。他对文学评论及其理论、哲学(尤其在法语国家中)、批评理论、历史学、科学史(尤其医学史)、批评教育学和知识社会学有很大的影响。
他被认为是一个后现代主义者和后结构主义者,但也有人认为他的早期作品,尤其是《词与物》还是结构主义的。他本人对这个分类并不欣赏,他认为自己继承了现代主义的传统,认为后现代主义这个词本身就非常含糊。
福柯被认为是20世纪极富挑战性和反叛性的思想家,在欧美世界影响巨大。
福柯说,所谓正常社会一直对异常人群行使一种权力,就是将他们视为异端,将他们隔离,这是将他们视为了绝对的“他者”。 因此,也失去了对他们的真切理解。
每个人的身上都有这份矛盾,你如何在尊重自己别具一格的感受的同时,又能构建出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网呢?
这是人性中的一个矛盾,对于“异端”,需要寻求关系,而对于所谓的正常人,需要穿越关系,去寻求那些属于自己的感受,而不能迷失在人际关系的迷雾中。
今日得到
情商高的人,太考虑到别人,自我就受限了;而情商低意味着把别人放到了一边,这时就可以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了。
天分或创造力,好像和人际关系能力是负相关。因为没考虑别人,那股创造力或生命力,就缺乏人性化,于是就容易显得特别,甚至是怪异。天才总是坚持在人际关系中做主体,做自己,有可能会显得情商低,也有可能会伤害到别人,被别人抵触。但因为一直在做自己,和自己的本我有链接,因此一直保持着创造力;而特别善于察言观色的人,在讨好别人时,丧失了自己的主体性,创造力也因此受损。
关系的品质,也就是“我与你”的部分,决定了幸福感的高低。所以,最好是同时在关系中既能做自己,又能爱别人,这两者同时做到很不容易。
对于“异端”,就需要寻求关系,而对于所谓的正常人,就需要穿越关系,去寻求那些属于自己的感受,不能迷失在人际关系的迷雾中。
留言精选
Hardy Guo JY
582 赞
情商不高的人很多。但是并没有几个是天才。大概是个必要非充分条件吧。作为绝大多数人,我们还是应该掌握人际交往能力。毕竟个人的力量有限,而合作的力量才能做成大事。
9月14日 18:14
金&晨
448 赞
武老师,今天是我生日,我就跟我爸妈各要了一个生日礼物,就是每人想我身上的十个优点,用笔写下来给我,当时忽然脑子里突然就有这个念头,真是从小被指责太多,被夸的太少了!您觉得我这个做法怎么样呢?反正我是觉得我这样做可以让他们认真的想想我的好,发现我的好,也可以给我自信,满足我的自恋,可以让我开心,同时也给他们一个对我表达的机会,因为平时这种表达即使他们心里有也是很难开口的*^_^*
9月14日 20:38
杰酱
207 赞
我就是那个特别喜欢跟“异端”交朋友的人,不过这里的“异端”指的不是天才,而只是一些喜欢特立独行的奇葩而已,他们身上异于常人的地方总是能引起我的注意,并且发自内心的觉得很有趣。愿天底下所有的“异端”都能被人温柔
9月14日 19:01
我是谁,我要去何方
103 赞
我就是一个做事喜欢\"过分考虑他人感受\"的人,这样很多时候考虑的太多,造成有些自己想做的事,不能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丧失了自己的主体性。事后又常常有点后悔和不甘心,但每次做事时,有不由自主重复这样的过程,自从学习了老师的心理课程,就开始反思自己的这种行为,不想做讨好性的人,做真自我,这样会更自然,更有力量,更自信!从小事做起,为自己加油!
9月14日 18:19
郑金非吧
95 赞
好期待武老师的第二场直播。我觉得老师在说自己的理念的时候更能让我感动和理解。特别希望天天听老师的课。我觉得我先生好像就把这个自己和他人做的特别好。在专业上坚决做自己不听从他人。据说他在做决定时候的气场特别大。小同志都崇拜的不得了。而在家庭,他会让家里人坚决说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协商出最好的想法。所以,在教育孩子上就是从小就不让孩子耍赖达到目的一直是你说说看,我觉得你说的这个地方有道理。不过,他有个盲点就是在他自己家不知道该怎么做,所以一味的回避。所以,他坚决不让我们的生活和他家的生活在一起。
9月14日 18:16
:-)张琳
93 赞
这样看来,是不是大多数中国人都需要追寻内在的声音。大多数中国人缺乏创造力和创意,是不是源于太在意别人,太过于讨好他人
9月14日 19:19
Sabrina Fang 方兴
56 赞
今天这堂课我很受启发,正是时候正是时候。当我开始建立我和它的人际模式,这两天我觉得自己一下子就更强大了,我不像以前那样在意别人的感受或者别人怎么看待我,我自己都有点惊讶这种改变,我不再是一个只会温柔忍让处事的人了,今天发生了一件事,一个中国男同事,非要在微信群里发有一点点下流的信息,我以前说过他一次,现在他又开始发了,这个星期发了两次,还跑到我面前要通过一件小事要建立权利模式,结果今天被我立刻不客气得自然得大声顶了一句回去他低着头哑口无言,好像脸还有点红,大家也支持我,因为我代表正义呗!我觉得自己肯定更有泼辣的可爱了,而且纳闷怎么就回应得那么自然那么有力!很简单,你要和我建立我和你的关系,那我们就我和你呗,你必须得尊重我,我也会尊重你,就这么简单!哈哈哈!对了有机会您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同事有这种偏要发这种信息的行为吗?这是我第一次在工作和生活里接触到这样的男性的行为,有点不理解。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只要自己有正念善心,那就不必太在意别人的眼光,这样一来我就能关爱自己的感受,建立应有的权利范围,让自己真正强大,找到爱自己表达自己,以及关心他人之间的平衡。我开始意识到,只有爱自己表达自己,追求应有的权利范围,才能够真正爱别人尊重别人,否则的话,老好人式的讨好求全肯定会培养恨意,只有表达完了自己才会产生爱意,比如我们这个男同事,其实我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可爱的可以发的信息,他偏爱这样的信息,顶着别人的不喜欢非得发,这得有多无聊啊!多值得同情啊!还有一个重要的领悟,为什么我们会希望人人喜欢我们呢?这是不可能的,只要我们喜欢尊重的小群体也欣赏我们,就很好了。我还是要追求能够有我和你这样的关系,因为这是人生的瑰宝,我总是觉得乔布斯不是一个快乐的人,呵呵。做一个孤独的天才,不如做一个泼辣的可爱的强大的温柔的灵活女子,温柔的时候像黛玉,用心灵诗意去慈悲看世界,泼辣的时候像探春,用智慧自尊去威严立边界!
9月14日 18:42
csxq
54 赞
看了关于“我与你”的理论后很受启发,感觉与人交往或者看书的时候都可以应用起来。与人交往时,可以去和对方共情;看书的时候,不去想是为了以后找到好工作而学习,而只是努力去感受作者的感情与思想。
9月14日 18:28
Charles
51 赞
之前看过一本书说处于抑郁阶段的人,大部分都能比较客观地认知自己,而正常人很多时候都不能清除地认清自我,我想这和今天内容很一致吧。处于抑郁状态的人,主动关闭了和他人的联系,在苦苦探索追求自我2,而正因为主动关闭了与他人的链接,自然不能(不会)顾及到他人的感受,而沦为常人眼中的“疯子”、怪人之类,而很多从抑郁症中走出来的人,他们对于生活的认知和态度比常人更加乐观和积极,我想一个人只有在慢慢找寻到自我的时候,才能更好地去处理好“我与你”的关系吧。
9月14日 18:35
三小毛
47 赞
今天的内容让我联想起一部电影《美丽心灵》,这是关于20世纪伟大数学家小约翰•福布斯-纳什的人物传记片。主人公纳什在念研究生时,便发表了著名的博弈理论,该理论虽只有短短26页,却在经济、军事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就在纳什蜚声国际时,他的出众直觉因为精神分裂症受到深深地困扰。然而这并没阻止他向学术上的最高层进军的步伐。他有一个深爱他的妻子——艾丽西亚——不断给予他鼓励和帮助。在与精神分裂的斗争中他走得虽然艰缓,却始终没有停步。而最终,凭借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和顽强意志,他不仅与精神分裂症和解还在数学上取得了许多成就。妻子对她深深的爱与接纳,正是“我与你”关系的完美表现。我爱你,不是因为你是谁,而是因为爱本身。
9月14日 18:26
四月天sky
46 赞
哇,明天晚上有武老师的直播,赶快去预约了。
9月14日 18:11
潘辉
43 赞
我想今天这一篇不应该被理解成“情商低也无所谓”,现在的社会需要陌生人之间的合作,即使因为“做自己”而获得了创造力,但如果没人愿意和你合作,甚至没人愿意听你的,你的创造力也很难发挥作用。不过也很容易理解,那些坚持做自己,不随大流,与众不同的人,他们更可能产生独特的,有创造力的想法。不过思想的独特并不等于情商低。隔壁关系攻略》熊老师说过:思想可以与众不同,行为不要差太远。 这也是笑来老师说的:“默默地进化”吧。
9月14日 18:16
Lucyca Lee
41 赞
去年年末到今年春节之前这期间,是我这辈子最疯狂的一段时间。当时单位的工作特别多,又因为基本都是我个人承担,所以几乎一天二十四小时连轴转,到年底有朋友找我为他们做项目,因为当时打定主意要跳槽,所以就都接下来了。结果那段时间就是,上班忙工作,下班找咖啡馆忙私活。我是做文案工作的,但我始终对文字工作有一种恐惧,觉得文字的深入打磨非常艰苦,所以如果是以前,肯定不敢一下同时接那么多写文字的活,因为觉得肯定做不完,但奇迹的是,那段时间,不管是在什么样的急迫情境下所有的稿子都如期完成,而且都受到了客户的高度肯定,朋友的项目也都拿下了。但是回想那段时间,也是自我状态最狂野的时候,真的是时时刻刻都有一种无所不能的霸气,提案写稿做方案均能迅速进入状态,这在正常情况下是绝对做不到的。现在听了课,明白了以前之所以觉得写稿艰苦,但是写自己喜欢的东西却经常神来之笔都不知道是怎么写出来的,就是因为写喜欢的东西时是在自我2的状态里,而写稿时虽然也知道要进入忘我状态却一直做不到,始终在自我1和自我2 之间徘徊,所以会觉得痛苦;而那段时间应该就是困局+决心的驱使,终于使自我2战胜了自我1,并且持续地停留在了自我2的状态中。这一方面是由于自己是一个人住,另一方面是已经决定年后就辞职,所以根本就不需要去顾忌任何人的感受,才有了那一段疯狂却过瘾的经历,但是被当时的同事说成“情商低”应该也是不可避免了,但我获得了朋友们的信赖与认可,已经很有成就感了。现在有了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也不再担心那段状态不会再有重新体验的机会(武老师在课里说过,你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就是你的真实水平),只要能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刻意练习,更好地掌握自我1与自我2相互替换的灵活性,就能够更加自如地掌控人生。现在我已经不再惧怕写稿,很感谢心理学为我的人生进步带来的支持与力量!
9月14日 18:47
得道
37 赞
哎,老师的课,很多时候都让我能更好看清自己,认知自己,我就是个情商过于高的人,对别人的情绪变化,常常能体察入微,并能快速调整自己,去迎合别人,可能在别人面前我是个好人,但有时自己内心却感到痛苦,因为过于在意别人的想法,而导致自己过得很累。
9月14日 18:45
王斐
22 赞
天才与情商武老师的观点:天才与情商有仇!是两个不能共融的元素,也列举了很多例子:乔布斯、马斯克、艺术家梵高、毕家索、原北京校长蔡元培,他们都是天才,但情商幼稚的可怕!但我感觉:\"天才\"与\"情商\"也有共融的案例!马云,在儿时,人称弱智,但为人豪情丈义,常替朋友丈义出手,还特别喜欢金庸的武侠小說,十八罗汉的名称,就是由而来,是个注重感情之人。而《阿里巴巴》的成功,也是马云在电子商务领域疯狂创新的结果,在国外杂志被评为\"天才\",有相当强的创造力与生命力,这就是\"天才\"与\"情商\"并存的案例!还有绝处逢生的史玉柱,由于\"自我膨胀\",使资金链断裂,巨人大厦资不抵债,从此隐姓埋名,后来,洞察市场机会,创造了史无前例的\"脑白金\"!也是\"天才\"与\"情商\"并存的案例!还有《新东方》创始人俞敏鸿、《万达》创始人王健林、《京东》创造人王强东等等都是\"天才\"与\"情商\"并存的案例!
9月14日 20:02
万柱
22 赞
在亲密人的关系中,我们更应该爱别人,在工作中就要自己保持创造力。这样才是幸福的状态。
9月14日 18:13
李哲
20 赞
这篇文章使我感触很深,古往今来很多天才,人际关系确实很差,也可以说情商很低,他们更多在做自己,有时候会显得无情。而人际关系比较好的人,有的时候为了维系关系,可能会讨好别人,这时候就没有真正做自己,仔细想想,我何尝不是这样,虽然说人缘很好,但我有时为维护彼此关系的和谐而选择妥协,我真正需要修炼的是,如何在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同时不失去本真
9月14日 22:50
做自己的女王
20 赞
最近在逐渐摸索武老师的话,从笼统慢慢走向地面――譬如手机的提示语由以前的“在关系里做你自己”改成“在关系里觉察你自己,觉察你和ta呈现的关系”,没有觉察到什么具体内容,但这种思维的转变却非常大的改变了我的生活,让我做出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决定,并且很开心。这种转变的发生是自然而然的,像是和武老师学习了那么久心里有一个东西慢慢生根,发芽。我把这个东西命名为“生命之光”。这跟今天的文章没有什么关联,但是我想说的话,希望武老师看到。不说谢谢了。
9月14日 22:45
刘云
18 赞
武老师,把你课堂里讲的知识运用在生活中,我现在觉得好像才真正开始活着一样!每天不再为曾经纠结的事情烦恼,因为我尊从自己的内心,听从自己的感觉,随心所欲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允许自己生气,不接受的东西就说出来和对方商量,总结起来就是做自己!这种感觉太好了!以前因为各种事情睡不好觉,现在不再烦恼了,许多事情也不觉得它是问题了。感谢有你的课程,把我从黑暗中救出来,让我知道,原来自己一直在黑暗里,原来外面还有一个这么好的世界!这些话不知道跟谁说,因为听起来太得瑟又太虚,只有我们得到圈的大家懂吧~所以特地留言,再次谢谢老师,并期待后面更多精彩的课程!
9月15日 11:05
沉香
16 赞
这堂课对我触动很大,从小到大的学雷锋思想已经根深蒂固的刻在思想里面,并随时影响着行为。感觉就是有一股力量在后面推动你,虽然很多时候内心在大声呼喊:不。可是行为上总是不能逃脱牺牲自己的偏执,而后又为牺牲带来的种种负面结果对自己痛恨不已,下决心改掉这个习惯,却只是不断加深这个思想和行为。 当一件事情迎面扑来时,我总会有一种本能的反应。这也许就是老师说的自我二,可是我会立刻去用自我一评判这个反应的对错,对于不符合存在脑海里的固有的、自以为好的认知和规范时候,就会立刻纠正自己的思想,马上进行强烈的自我批评,并感到羞耻。以至于没完没了的跟自己过不去,还自己解嘲:人就是矛盾的共同体! 深入自己的感知,体会它,任其自由流动,不加以对错的评判,这个技能需要刻意的训练和长期的体验才会很好的掌握吧?!不过今天我已经第一次勇敢的做了一回自己,在和同事一起消费均摊时,对她算错钱给予指正,结果并未如以前想象的出现不好的结果,反而大家都很高兴。以前决对不敢讲,怕被说成小气。 成为你自己,做真实的自己,不易。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更不易。不过无论如何都要去体验,体验做自己是如何的真实,如何的轻松、如何的喜悦,如何的感动。正视自己,面对自己、接受自己,感知自己,当你真的体验到做真实自己的感受,那种能力的流动,那种无比的愉悦会瞬间爆发。 愿我们都能做真实的自己!感谢武老师救我于思想泥沼之中,让我真实的活在生活中!️好!
9月14日 21:30
某萱
14 赞
正因为天才的柔情如此之少,所以才格外动人吧。想起了英剧《神探福尔摩斯》,啊感动~
9月14日 18:16
晓丹
13 赞
在关系当中开始常常为了顾及对方的感受而委屈了自己,丧失的自我,丧失自我让自己很难接受,所以很多时候最后反而事情做不好,让双方都不高兴,关系是损耗性。学习这个专栏之后,明白自己的自卑,不自信,竞争力不足来自于我母亲,时光不能倒流,现在希望通过完成觉知,更加懂得让自己不卑不亢,努力在不损害自我的前提下创造平等的关系,成为最好的自己。
9月15日 11:02
Hsiang Ming Lin
12 赞
在自己目标上成为自己,在人际关系中寻求协作,我觉得平衡很难,但也很需要。提供一些觉得不错的方法:1.家人间的契约很重要,也就是默契(默许的契约,不用白指黑字,而是一种说好的,约定俗成的隐密契约),说好了,家人间就知道这段时间如非必要,就不会打扰你,也不会伤害到关系。2.早晨和睡前的暗时间是特别重要的,这段时间人际交往的频率会低,因此可以无情地做自己的事情,规划出生活中的暗时间或暗假期是一个不错的方式。 (例如 : Bill Gates通常会在一年中的某段时间自己一个人独处思考,这时候是彻底地切除,暂时地脱离人际接触,尽情地无情)
9月14日 18:49
随遇而安
12 赞
这周学习了“我与它”和“我与他”、“权力”和“珍惜”两组概念,顿觉眼前迷雾渐薄,豁然开朗。谢谢武老师
9月14日 18:46
新月
11 赞
老师,我每周四、五听课的时候,也比周一到周三轻松,好神奇。是因为被你的情绪感染?还是因为觉得这不是规定的课,觉得压力没那么大呢?
9月14日 20:22
艳明
11 赞
高铭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看了2遍,有些故事里的人觉得他们就天才,哪是什么精神病人啊。这本书女儿也喜欢看,她还去买了本全集,有时想想也有害怕,担心她不要受书里人物的影响。不够就现在来看,应该没问题。
9月14日 18:35
慢魚
11 赞
想到小时后上台演讲比赛,紧张到不行;老师要我把下面人头都当西瓜;最终还是没得名次,真没办法把人看成西瓜。
9月14日 18:10
佳860144
10 赞
第一次写留言,每期课程都会关注,在睡前听,把它当成我一天的精神粮食来进入梦乡,每次都有感触,但总是没写出来,慢慢让自己变成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订阅这个专栏的目的是想成为我自己,从小到大感觉一直都是活在别人的眼中,时而在亲人面前表现出所谓的自我,而这种自我却是伤人的那种,2014年开始接触心理学,慢慢对自己有了一些认知,也理解了很多事情,但在两性关系上一直没有特别好的状态,一个人在独自成长,另一半却停滞不前,这让我很苦恼,常常会觉得要是回到当初怎么都不会如此着急的进入婚姻,但看着可爱的女儿又只能继续生活,有时真心觉得累,没有任何精神上的共鸣,所以现在想着今后女儿即使三十几岁没结婚我都不会着急,让她自己完全都能力进入婚姻再自己做决定!这些话一直在心中无处释放,说出来也许会好很多,继续学习,让自己有自我,自己补给精神粮食!
9月14日 23:33
戴恒
10 赞
这样的矛盾我也感受过,当初自己计划好好的,很容易被他人的建议左右。我想这就是为了取悦他人,损失了自己吧。所以,有时候提醒自己勿忘初心。我感谢武老师,慢慢的让我找到了自己。看到自己的问题。所以,我应该给自己的真我多些空余,让他尽情的释放一些。我们这的人生会更加精彩!
9月14日 19:00
郭黎明
9 赞
今天武志红老师的有些观点我并不太认同。就是天分和创造力与情商的负相关,天才可能确实存在一定的这种现象,但是在广大人群中,我们更能发现,情商和才能的正相关,真的有很多人能力强,人际关系又好。同时能力差的人,情商低的还是偏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