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一般解释是说早晨听闻或者了解了真理,晚上死也无憾了。对此,鄙人略有异议。光是了解知道就死而无憾了吗?了解与明白是两回事。有多少人对多少事都是了解但并不深刻理解,其结果就是并非认真对待。这样会有死而无憾的态度吗?
我的理解:“朝闻道夕死可矣”意为大彻大悟之后,虽死无憾。
何为大彻大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平凡者见平凡。
这里所说的大彻大悟当然是道之大者,理之大者。佛家修道固然有彻悟的境界,而普通生活之中应该也不乏彻悟的瞬间。
昔日登黄山,只见峰峦叠翠,云海奇幻,雨后初霁,彩虹飞舞,美不胜收。当时,竟被感动莫名,心旷神怡之际不禁感概,见此大美,人生足矣!
那日闲坐,一边小酌清茶,一边静心聆听一首经典的交响乐曲。那旋律优美动人,时而华丽欢快,时而悠越激昂,竟引起强烈共鸣,也是被感动得心潮起伏,热泪盈眶。听得如此天籁之音,足慰平生!
不知不觉,在上面这两次经历之中竟然都萌生出哪怕再也见不到第二天的太阳也然无憾的念头。是有什么彻悟吗?却是言语无法表达。
修禅打坐进入入静境界时,天人合一,无物无我,肉体似乎消失不见,飘飘欲仙。许多禅修者宁愿永远保持这种状态而不愿返回尘世。
以前听说过,有人在其人生感到最幸福的阶段了结了自己的生命,因为是想让这种幸福永恒。现在看来,这种举动虽非常人之所能理解,但恐怕也是一种另类的“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平凡者平凡的践行吧。
人一旦彻悟,无论是怎样的彻悟,无论是从哪个角度开始,包含怎样的内涵,一旦到了一定的层级,势必都会将生死看得淡薄。是不是可以反过来说,凡是对人生恋恋不舍割舍不断的人,则都还没有达到大彻大悟的境界?
那些厌世自杀的人呢?他们可能是因为各种各样的绝望,也可能是因为追求向往(比如前面提到的在人生最幸福的时候自杀),在他们结束自己生命之前无论他们的头脑里在想什么,归根到底无非是:我意已决,以死明志。人都说自杀的人是想不开。但换个角度看,他们其实是想开了:一死白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彻悟呢?
当然,彻悟者无需以死明志。“夕死可矣”无非是一种极致的说法。彻悟者既可以归隐深山远离尘世,更可以整天忙碌养家糊口,只要心中敞亮,行为坦荡,助人渡己,即是彻悟之人。
其实,哪怕不“闻”道,也可以彻悟,靠“悟”就行。仁者可悟,智者可悟,平凡者亦可悟。
何为悟?大白话就是想通了呗。
说到彻悟,思忖起来,不敢说自己有什么彻悟,只是年近古稀,得益于了无牵挂,已经可以一切看开,随时可以坦然携手黑白无常共赴奈何之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