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来讲,能够把儿子劝回到家里来住,已经是谢天谢地烧高香了,令我长长的舒了口气。而对于他的妈妈和班主任老师,此事却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我的妻子,绝对是位“爱岗敬业”的好老师。即便在假期里,她也会没完没了的备课。我“质问”过她:“这些课你都教了二十多遍了,还有必要这样备吗?”她反问道:“不备课干啥呀?”我无语。心说,那你还是备课吧。更为变态的是,全市统考,她教的学科平均七十多分,她教的班级平均成绩可以达到九十多分。够夸张吧。
优秀的老师,必然教出优秀的学生,也必然带出优秀的孩子——这是一种普遍的逻辑,也是一种片面的逻辑,因为它忽视了个体的差异,也将优秀的标准给简单化了。中国的传统,历来讲究“师道尊严”,形式上不容任何冒犯。老师做久了,无意间往往角色转换困难,把孩子也当做自己的学生,要树立绝对的权威。
儿子很小的时候,大概四五岁的样子,有次妈妈冲他嚷嚷,他不服气,就问妈妈为啥吵他?妈妈说:“不光吵你,我还可以打你呢!” “为啥?”大人认为天经地义的事情,在孩子看来却匪夷所思。“因为你是我生的!” “我不是你生的。” “那你是谁生的?” “我自己!”儿子振振有词,“我根本就不是你生的,只不过在出生前借你的肚子怀了一下。”妈妈被他呛得哭笑不得。
过后,儿子冲我说:“爸爸,咱家幸亏有你呀!” 我问:“为什么?”他答:“俺俩不行呀,俺俩脾气都不行。”我接着问:“要是爸爸脾气也不行呢?”他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说:“那我就不玩儿啦!”这是一句很成人的话,所谓“不玩儿”,怎么理解都行——我听得有些心酸,也有些不寒而栗。从那一刻起,我暗下决心,以后无论发生什么,在孩子面前,我都不能失去耐心,要用心保护好自己的孩子。
妻子是个做事严谨,责任心很强的人,她对儿子的学习要求严格,盯得很紧,付出也很多——为了孩子将来能够好,她认为这样做是必须的,可是许多时候孩子未必买账。平心静气地想想,人的一生,并不活在过去或将来,而是实实在在的活在当下,不能因为一个人的未来,而剥夺他的现在!尤其对于孩子,相对遥远而模糊的未来,他更需要平日里家庭的温暖,父母和老师的慈爱、欣赏和称赞……反之,如果打着将来的幌子,对孩子横加指责,挑三拣四,那该是多大的伤害呀!
为人父母,哪个不希望子女将来成为人中龙凤,可终究多是失望大于希望。儿子从小聪明伶俐,妈妈自然对他的期望值很高,希望他每走一步都是人群中的佼佼者。而今,儿子却成为一个“逃学”的学生,妈妈的痛苦和沮丧可想而知。更令她难以承受的是来自校方的压力——做为资深的教育工作者,却教育不了自己的孩子,临近中招,不努力进取,反而带头逃课,让人情何以堪?
那些日子,妻子觉得无法面对领导和同事,除非去上课,便会呆在家里,有时甚至暗自啜泣——说真的,我心里也是百爪挠心,五味杂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