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一起运动呗?”“不好意思,没时间。”
“三三,有个地方不错,出去走走吧?”“不好意思,没时间。”
“三三,老大不小了,是不是该考虑了?”“不好意思,没时间。”
大家眼中,三三是个特别忙的人,六点半早早起床,匆匆上班,满满的工作后紧跟着满满的各种安排,运动,看书,陪父母,直到十一点疲乏睡去,醒来又是新的繁忙一天,口头禅是“马上”,“等等”,“不好意思,没时间”。久而久之,我有了个新绰号——等等小姐,一起聚会要等等,看电影要等等,就连和闺蜜的日常聊天我也总是没时间。
三三习惯了繁忙,也认可自己的繁忙。繁忙代表充实,年轻人,多努力是应该的。然而三三不明白,繁忙不代表有意义,繁忙不代表成功,繁忙有时候只是种状态。让三三直面真实自己的就是清单。
前苏联有位叫柳比歇夫的科学家,他采用一种奇特的方式记录下了自己的大半生,将自己每个时间做的每件事都一一记录下来。后人从他的故事中总结出了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其中最重要的工具就是清单。清单一般分三种,事前的计划清单,事中的执行清单,事后的核查清单。为了更好的了解自己,我先使用的是核查清单,将自己工作日中用时超过10分钟的事情都在清单上记录下来,看看每天的自己究竟在忙些什么。
一周以后,翻查记录清单,我看到了不一样的自己,每天占据我最多时间的不是工作,不是运动,甚至不是我最爱的小说,而是头号魔王——手机。清早起来,浏览新闻;工作间隙,看会儿报道;走在路上,也不忘刷会儿朋友圈。合理利用时间间隙,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啊,三三一直这么想。简单清晰的数据却告诉三三,我错了。六点半起床,七点半出门,早晨无比珍贵的一小时里,居然每天最少有20分钟是在看手机。这20分钟,本可以幸福地多睡会儿,或来一组晨间运动,或早点出发躲避拥堵,然而时间却被手机这个大魔王给吞噬了。除了手机外,一些问题也在清单的罗列中凸显出来,部分工作前期准备时间太长,背后是缺乏做的勇气和自信,拖延的老毛病依然影响着我;大量时间花在了既不重要也不紧急的简单重复事项里,工作方法有待改进;重要的事常被简单的事打断,专注力需要提升。
小清单揭露了大事实,其实,在庞大的繁琐事项背后,我只是个不怎么知道合理取舍的小迷糊而已。有时候,我们忙忙碌碌,一路前行,却忘了看清自己,找准方向。无数的干扰项犹如绳索捆住了我们的手脚,让我们筋疲力尽。所以,让清单帮你认清自己,找出干扰项,还自己一身轻松。
这是我在简书的第三篇文章,也是我对自己的一点探索,我将用自己为大家实践,如何做更好的自己。接下来,我将继续研究清单的奥妙,请大家期待我2月14日的下一篇文章。生活很美,我们一起前行。这是我,一个重度拖延症患者的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