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之狼》是 莱昂纳多主要的一部电影,讲述的是华尔街传奇人物乔丹·贝尔福特的故事,他年纪轻轻就聚敛了惊人的财富,通过各种光明以及不光明的手段赚钱。我在几年以前看过这部电影,但是最近发现,令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他传奇的人生和电影的大尺度,而是一个再影片开头和结尾呼应过得一个小桥段。
当初莱昂纳多饰演的角色刚刚起步,招募了一些狐朋狗友来和他一起创办公司,靠电话来推销垃圾股票以赚取高额提成。他在饭桌上向朋友教导如何做好销售这份工作,他拿出一支笔,让朋友尝试把笔卖给他,当时我也在一起思考,是我的话,该如何把笔卖给他?我应该夸耀这支笔做工有多么精良吗?还是该说这支笔是某个名人使用过的?仅仅几秒种后,电影就给力我一个貌似顿开的答案,他的那位朋友说:“可以请你帮我签个名吗?”
它只用了一句话,并且这句话完全没有提到这支笔,也完全没有提到买或者卖这两个词语,当时我就想,这哥们真是天才!然后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我不能像他一样思考,卖东西真的有那么简单吗?什么才是销售的本质?下面是我胡思乱想得出的一些观点,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讨论。
我认为销售有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是 发掘需求,就用我们刚才的卖一支笔来举例,我们想要把这支笔卖出去,我们就要思考,谁会需要这样的一支笔?可能是一位老师,她需要批改作业,也可能是一位作家,他需要撰写文章,还可能是一位设计师,他需要绘制蓝图。那么这样我们就有了目标群体,我们会拿着这支笔,寻找我们的重点推广对象,向他们推荐我们的产品。然而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几乎每个人都懂得发掘需求,他已经成为一个合格的销售所必须要掌握的技能。光是掌握这点,很难在芸芸众生之中脱颖而出。那么就有了第二种境界
第二种境界是 创造需求,华尔街之狼中卖出这支笔就是这样的方法,可能你不是教师也不是作家,那么你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到笔,你就没有这样的需求,好,既然你没有,我就替你创造一个出来,我想请你为我签个名,要签名,就需要有笔才可以,这样我们就有了一个正当的理由向你卖笔,你也有了正当了理由考虑我的提议。当然现实中的情况比电影里的那个小例子要稍微复杂一些,你最好不要让买方知道需求是你创造出来的。
第三种境界是 引导需求,还用卖笔来举例,可能这次我们想要把笔卖给一位小学生,他可能会告诉你,不需要了,我爸爸已经给我买了好多笔了,确实,虽然他有这方面的需求,但是这个需求已经被别人满足了,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这种时候,首先我们的产品要足够优秀,然后我们需要的是一点点耐心,以及灵活的思维。我们可以对小朋友说,不卖,这支笔送给你吧!这种情况下,一般人大多会选择接受,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接下来,我们继续送,直到他手中已经没有爸爸买的其他的笔,全部都是我们送给他的笔,而且他已经用习惯了的时候,就是我们开始赚钱的时候了。习惯是很可怕的,它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的每一个选择。其实这种方式在现今社会也很常见,比如之前的滴滴和快滴打车为司机和乘客发红包,现在ofo和膜拜的红包自行车,以及各种投标中的1分钱报价,之后再靠每年的维保挣钱等等,都是一种先投入,引导需求,积累用户粘性,然后再赚钱的模式,然而这种模式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需要前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积攒用户群体,而且也不是万无一失的方法,也许等你打免费打算开始收费的那一天,就是用户抛弃你的那一天。
最后还有一种,我认为已经不能算作是销售了,我们可以用无穷的智慧激发出惊人的能量,这一切让你的销售行为变成了一种艺术,一场精彩的表演。这次我们依然是要卖出一支笔,但是我们的对象是,一位乞丐!他既没有使用这支笔的需求,也不会被你创造出需求,更不会被你引导,即使你免费送给他这支笔,他可能也不会要,还会甩你一个大大的白眼。这种时候我们该怎么办?我们要抛开问题的表象,找到本质。我们销售的目的是什么?要赚钱!乞丐为什么对我们的笔没有需求?因为他有更基础的需求,就是温饱的需求,他首先要活着,要吃饱饭。那好,我们送给你笔,并且还送给你200元钱,你要不要?他一定会要,笔要不要无所谓,关键是200元钱,是他现在最需要最需要的东西。不过我们是有要求的,你拿钱不能白拿,我们需要你用我们送你的笔,每天一小时,在人流最大的街边,在地上练习书法。然后我们找新闻媒体,一条认为创造的爆点新闻就出现了《年迈乞丐人穷志不短,每日街边练习书法》。吸引公众眼球以后,我们再进行追踪报道,一个乞丐怎么会有钱买笔和纸来练习书法?原来是有人送给他,不光送笔还送钱!再之后,我们手中的笔,已经被大众所熟知,我们会卖出更多的笔,赚更多的钱。我们暂时先不讨论道德问题,光就方法来看,是不是一次成功的营销?我们把笔“卖”给了一个最不需要笔的人,并且从他身上赚到了成倍于这支笔的财富。神奇的是这支笔吗?是这位乞丐吗?都不是,是我们的脑子,是我们的智慧,智慧是上天赐给我们最重要的礼物,好好运用它,我们能做到比我们想象中更强大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