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成熟一直是一个大命题,每个人都有心理问题,而心智的不成熟与不健康导致的心理问题占有很大的比例。如何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心智?过去我们听到的更多的是从成长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下面将从心理层面谈一谈心智。
不逃避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明明知道有些问题实实在在的存在着,但是我们缺迟迟不去面对它。我们在害怕什么吗?是的,我们怕麻烦,我们习惯了一直延续下来的安逸。无论问题是否棘手,我们总是先放一边,等到迫不得已的时候再解决吧。这就是人类的天性,但这样无疑让我们一次又一次地陷入被动的局面。问题不解决就会消失吗?我们都很清楚不会,而且有可能被进一步放大。问题不解决,就会阻碍心智的成熟。
所以,直面问题吧,解决问题的痛苦我们都不愿承受,但放任不理的问题可能变成一只猛兽。
神经官能症与人格失调
来自于心理学领域的两个名词,如何分辨两者呢?两者出现的问题都在责任上面,但是表现相反:神经官能症多认为错在自己,而人格失调却喜欢把错误归咎于他人身上。
可以仔细观察一下周围的人,他们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症状。喜欢把“我本应该”“都怪我”“都是我的错”这些口头禅挂在口头的大都是神经官能症;而总是喜欢说“都怪你”“你看你...”“都是你”“是这个社会让我变成了这样子...”这类人通常就是偏向人格失调。
神奇的是,有些人两者皆有,统称人格神经官能症。这通常与父母和身边的人有关,如果父母喜欢推卸责任,小孩患上人格失调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关于说谎
为什么有些人活得很痛苦,活得不自在,活得很压抑?很多种情况下是因为一个人做不到言行如一。我们从天真的孩童来到了大人的世界,很多时候,说着自己都不相信的话,甚至我们还羡慕那些“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人。还记得初中的时候,表姐问我,你认为人是应该说好听的话,还是说实话。当时的我毫不犹豫就认为肯定应该说实话的啊。但是,成人的世界却没有我们当初想象的那么简单,有时候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不仅对自己说谎,我们也对别人说谎。但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良知却总在提醒我们:“要说真话”。这就是我们痛苦的原因。
长时间的自欺、欺人,无形之中逐渐使人的愧疚积聚,就会导致心理疾病。解决方法是什么?说实话,做自己!因为只有足够诚实,做到表里如一,病态的心理才能慢慢恢复。
向前看
放弃某些东西,必定会给心灵带来痛苦。但是,人生就是这样。一路往前走,双脚的承重是有限的,肩上的包越来越重,每一样都是你最重要的东西,于是你不得不做出选择,因为背包已经成为你最大的束缚。关于放弃成就自我的事例相信不用多说,难道我们高中作文写过的事例还少吗?
用中国的俗话来说,舍得舍得,有舍才会有得。当你不得不放弃某种东西的时候,你将得到另外的礼物。
关于爱
爱是一个很难用一个定义讲清楚的东西。而斯科特却给出了一个他对爱的定义: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 斯科特多年的心理治疗临床经验告诉他,在心理治疗中,爱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
如何分辨是否是真正的爱?
首先,爱与不爱最显著的区别之一,在于当事人的意识思维和潜意识思维的目标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不是真正的爱。
其次,爱是长期和渐进的过程。爱是自我完善,意味着心智不断成熟。爱,能够帮助他人进步,也会使自我更加成熟。换言之,我们付出爱的努力,不仅能让他人的心智成熟,自己也同样获益。
第三,真正意义上的爱,既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爱,可以使自我和他人感觉到进步。不爱自己的人,绝不可能去爱他人。
第四,爱是自我完善,也是帮助他人完善。它意味着持续努力,超越自我界限。爱,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付诸行动。口头上的爱不是爱,真正的行动才是爱。
所谓爱情
我们口口声声所说的爱情根本没有那么纯粹?我们仅仅意识上或者潜意识里是想跟对方“嘿嘿嘿”?这可能是你我都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
我们周围可能就有这样一类人,他们一旦陷入爱情里面,就难以自拔,当对方离去的时候,简直欲生欲死。这一类人通常是童年生活不是很快乐导致的。对他们而言,世界充满了恶意,所以一直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自我界限”形成了他们的保护伞,所以寂寞与独处反而能让他们有安全感。但一旦让他们尝试到摆脱寂寞,能有一个人原意倾听他们的声音,能抽空陪伴他们,便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对方”。于是,这意味着原本“自我界限”的某一部分崩塌,这个时候他们的“自我”与另一半的“自我”就合二为一了。一旦冲出了“自我界限”,原先的寂寞消失了。于是,他们坠入了情网。
但,亲爱的,那不是爱情。坠入情网不是真正的爱,这只是人们的幻觉而已。真正的爱是从情侣脱离情网开始的。这多么有悖于我们一贯的想法啊,但真爱的基础不是恋爱,甚至当两个人在一起没有恋爱的感觉,那才是“真爱”。
依赖算是爱吗?
我们经常能听到,两个人之所以会相爱,是因为能够相互依赖。但是,如果完全依赖于对方,是一种消极性依赖心理。这种依赖心理的特征之一是缺乏真正的爱。这种情况多是上文提到的这类人:童年没有受到足够的关爱,多是自己与自己相处。他们多半觉得自己没什么资格受到别人的关注,沉默少言是他们的显著特征。他们长大之后,到了不顾一切地寻求关爱,俗称“缺爱”。一旦让他抓住了与别人相爱的机会,便会死守住这份感情,显得特别“粘人”,甚至不惜牺牲各自的自由,只为能时刻与对方呆在一起。但是,他们不知道这样的依赖却让这份感情更加危险,更容易使这段关系出现裂缝。
事实上,依赖不等同于爱。正如我们所说,过分强烈的依赖感大都源于童年的不健康的家庭环境。他们的心智在婴儿时期便停止了成长,导致他们只想获取却不愿付出。所以这样的病态依赖很容易给人及关系造成一些危险的行为,也会使卷入其中的人跟遭殃。
潜意识与梦
意识与潜意识的关系可以用经典的 “冰山理论”来形容,露出水面部分为意识部分,而相当大一部分潜在于水里面的是我们的潜意识。
如果说潜意识太虚幻,很难去感知,那么与我们每个人都相关的“梦”就再熟悉不过了。“梦”也是潜意识的一种表达形式。它通常以一种补充意识思维缺少的那一部分关键信息的姿态出现,让我们在迷失方向时,给我们指导,犹豫不决时让我们重新坚定内心。潜意识以梦的形式表达时,可能是最清晰的语言。只要能对我们产生的梦境做出正确的解释,这些信息就能够指导我们的心灵,促进心智的成熟。
潜意识的另一种表达
可能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明明答应某人好好保守他的秘密,却在无意间的谈话中就“说漏嘴”。其实,这样的“说漏嘴”也是潜意识在试图与我们沟通,渴望表达的一种形式。
千万别以为这是我们故意这样,也别过于自责,这种“不受控制”的行为也并非是我们脑袋不好使。其实,可以确定的是潜意识是客观而真实存在的,我们每个人水面以下那巨大的包含各种潜意识的想法没有被抒发出来,有时候压抑不住,便会不经意间流露出来,其中包含坏的感受,也会有正面的东西。
用一句很文艺的话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戴着面具生活”。不管是因为什么,意识塑造的自我与潜意识下的自我是完全截然不同的两个人。不过,由于意识思维的不足,我们常常不经意间把“真实”的自我暴露出来。不管潜意识是如何难以发现,它似乎更接近真相。所谓心智的成熟,大概就是听从自己的内心,让我们的意识不悖于我们的潜意识。但是,我并不倡导摘下面具,而是在恰当的时候适用面具。这样不至于太过压抑,也不至于完全丧失自我。
说了那么多,有人说了,你怎么都没提到“心智”。那么,心智到底是什么呢?它属于IQ还是EQ呢?在我看来,心智的定义可以是很广,我觉得可以用一个“慧”字来解释。我们常说,一个人有慧根,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斯科特说,所谓心智的成熟,意味着要聆听心灵,让意识的自我接近真实。人生之路漫漫,心智成熟之路也并非一时之间可以到达。但是,我们也不应该因此而放弃,相反,朝着心智成熟的方向走去,这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个人内心的强大,最终寻找到真正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