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说,让人有这样的感觉:有的小说拿上来一读,很快就被吸引住了,接下去就欲罢不能!恨不得一口气读完它。而有的小说,看题目,感到题材很对胃口,但是读了几頁还不知讲的是什么,都是情景描写,交待历史,风俗习惯等等杂七杂八,令人心烦。想跳过几頁吧,又怕错过了主要内容,再硬着头皮往下看吧,又没有兴致。这小说就成了“鸡肋”。
这就是作者的谋篇有了问题。所谓谋篇,就是作者要考虑文章应以什么内容开篇,什么内容承接,什么地方插叙补充,什么地方出现情节高潮,什么地方回顾介绍,什么地方出现第二次高潮,意外出现!顺利结局。
但凡会说评书的人,都应是“谋篇专家”。说书人开篇潦潦几句,总是可以把你的原本平静地躺在心窝里的心猛地拎起来,让你心神不安,又动弹不得,屏着呼吸,拉长了耳朵往下听!这种情形的出现,就是谋篇成功的证明!
中国俗话“开卷有益”!很大程度上就是指“开篇”就牢牢地抓住了读者的心!让人自信读下去会更有益、更有趣!
所以,有了好题材,拟了好题目,还得要有一个好开篇!才能真正做到“引人入胜”。
那么怎样才能开篇就抓住人的眼球呢?就是一举推出“人和事”!不必先滔滔不绝地介绍时代背景,环境地貌等等。因为小说不比影视,具有直观性。镜头一转,小说中就要描写叙述一二頁。读者肯定会不耐烦。
所以,在推出“人和事”之后,读者定会出现疑惑不解,这时再来个小小的倒叙,读者就反而求之不得了。
有些情感小说往往在叙述事件过程中波澜不大,倒是结局却大大出人意外。于是常有一些情感小说一开始就点出了意外,但不说清原由。读者的胃口被吊起来了,作者就接下去娓娓道来也是顺理成章的事。这就叫“倒叙法”!
有些悬疑小说一开始就推出了案情,令人毛骨竦然。但随着案情侦破推进,结果疑案真相大白,给人一种“原来如此”的如释重负之感。这就叫“解释法”!
有些问题小说往往都有两套情节,平行推进。说书人常有“口头禅”:“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就是这种叙事手法。既有两套情节交结的地方,又有毫不相干的两套情节平行推进的地方。这就叫“交叉法”!
但是一般小说大多都运用按时间顺序来叙述情节的,这就叫“顺序法”!而顺序法的优点是读者思序清晰,没有逻辑混乱的困扰。缺点是情节中如果没有小波折,冗长叙述会令读者昏昏欲睡。提不起精神来。
最后来谈点结尾。有人认为结尾很简单,水到渠成嘛。大家都会感到很欣慰的,一般人都没有对结尾有什么异议的。
但是,没有异议是一个方面,意外之惊却是精彩之笔!好的结尾令人回味无穷,感慨万千啊!它可以引导读者读到结尾后,自然而然重忆前情,反复揣摩,印象深刻!
我前几天刚结束的连载小说《阴阳人》,是我所写小说中结尾最佳的:为解困自己最心爱的人,而放弃婚姻出走的善良女人,男子婚后三十八年里常挂念她在自己心间,有机会就找,妻子病故也不再续弦,放弃亲人团聚的机会在等她归来,最终三十八年后终于意外找到了,她却刚去世两个月!临终弥留时再三叼念男子名,男子听闻后当场喷血昏厥过去……
为什么会这样?如果男子不固执在故乡继续等她,他俩今生可以再次相会。看了这种结尾,难道不会令人感慨万千吗?它可以令读者重温前情,增加小说对他的影响力,不好吗?不过这种令人遗憾的结尾一定要在前面加于反复的铺垫,才能在最后一刹那出效果:他不喷血谁喷血?
小说的谋篇技巧也是一个作者的创作风格表现之一。多练就会出现熟练自然的整篇谋略观念,熟练就会创作出更巧妙的结局,令人读之久久难忘。当然为谋意外而在事先作不合逻辑的谋略也许会弄巧成拙!所以,作者要全盘反复推敲,谨慎处之。
经验之谈,仅供参考。谢谢观赏。
喜欢看请点关注,查阅主页。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