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秋沼芰荷
昨天,读到了友友一篇文章《你是否也想过这些终极问题》。文章里提到的终极问题如下:死亡、自由、孤独、无意义感。作者说:每一个话题都是那么沉重。
其实,我只觉得第一个问题沉重,它以完胜的分量压倒其他问题。
死亡
我不敢想,怕死。这应该是大多数人的心理。那些说不怕死的,要么还很年轻,他们的前面是长远的未来,死亡离他们十万八千里,甚至望不到尽头。要么就是真的觉得活着无意义,甚至有自杀倾向的人。当然,我知道,不敢死的人不代表活得很快乐,很多人哪怕活得没有劲头,也不会去找死,也怕死。
自由
一直认为,没有绝对的自由。人活着,总要受各种约束,哪怕你锦衣玉食、可以不工作、不受累、想什么有什么,也会受到各种限制,有形的或者无形的。比如,你可以不呼吸而活着吗?不可以!吃喝拉撒睡,这就是一种约束,由此剥夺了人类多少自由!
于我而言,很多事不得不做,但是,那不代表着你不自由。要看你怎么看待,以什么心态去做。换一种心态,再枯燥无趣的事情中也能发现乐趣、得到快乐。
所以,我觉得自由也是一种感觉,和快乐一样。你得自己去寻找。更何况,凡事只有存在对立面时我们才觉出其价值,也才懂得珍惜。苦过之后那份甜才真的甜。正如海伦凯勒所说:给你三天光明,你会寸时寸金,眼里见到的一切都是美的。
孤独
我很少感到孤独,因为要干的事太多了,没时间孤独。我独处的时间非常多,但是想做的事、想读的书更多,给我几辈子光阴也不够用。独自一个人不被打扰,这正是我极其渴望的。
无意义感
这个偶尔会有,而且会突如其来。这个无意义感和金钱、地位、身份等等的物质条件无关。其实,自我感觉越大富大贵之人越容易有这种感觉。或许,这更和人生苦短有关。人的一生如此短暂而迅疾,想多了就会陷入绝望和无意义。再有意义,不是最后也会被死亡终结吗?
托尔斯泰在《忏悔录》中这样写到:
“五年以前,我感觉到某种非常奇怪的事情开始在我身上发生了。最初,我会感到困惑,感觉到生活压抑,简直像不知道该怎么生活,自己该做些什么似的。
“那种空虚而不知所措的感觉令我变得气馁起来。但好在这种情况总算过去了,我又回归到以前那样的生活。然后,那种困惑的时刻,越来越经常地,总是以同样的方式出现。
“它们总是表现为这样: 我常常会有一些疑问,比如,活着是为了什么? 它意味着什么? 我觉得我一直赖以立足的地基坍塌了,在我脚下什么都没有了。我赖以生存的东西不再存在了,我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立身。我的生命也停止了。
“我虽然还能够呼吸、吃喝、睡觉,当然我不能不做这些事情; 但是我没有生命,因为我失去了希望,不再有那种我认为有理由去实现的希望。我的精神状态开始以这样一种方式向我显现: 我的生命是别人对我开的一个愚蠢、残忍和恶毒的玩笑。”
其实,此时的托尔斯泰正处于别人眼中最幸福、最辉煌、最受人羡慕的黄金时期,不仅有名气,且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物质富足。
“这一切开始落到我头上,正是我被那种所谓十全十美的好运气包围的时候。我还不到50岁,我有一个爱我的好妻子,而我也爱她; 我有可爱的孩子们,有一个很大的庄园,我没费多少力气就使它得到了改善和扩展……人们称赞我,而如果说我很出名,那也不是太大的自欺……我的精神和肉体一样强壮,这在我的同类中还很少见到: 就体力而言,我能够如农民一般同步刈割; 在脑力方面,我能够一口气工作八到十个小时而不会生病。……”
所以,在无意义感面前人人平等。叔本华说:“年纪越老,人生世事越发显得微不足道。在青年时期看来是固定不变的生活,现在看来不过是短暂现象的昙花一现,转瞬即逝。我们感到了生活的毫无意义。”
每个人都在向死而生,死亡最终会剥夺一切,人生到底该如何活?叔本华提醒我们,“我们终其一生都只是生活在现时此刻!”
无论你此时此刻正处于青春年少,或者年过半百,都请珍惜,因为今天是我们每个人余生中最年轻的日子,而且一去不复返。
既然我们存在着,就一定有其原因。只需好好活着就好,不必深究。把此时此刻过好,未来就交给老天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