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从“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学到的教育箴言(三):一间教室的容量可以是无限

这是我读的雷夫.艾斯奎斯老师的第三本书,书名叫《第56号教室的奇迹  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他在书中强调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拥有了什么,而是因为缺少了一种东西,那就是恐惧。而少了恐惧多了信任和表达并辅以阅读与写作的教室,把人格品性当做真正教育本质去培养学生品格、诚信、道德与胸禁的教室,一个教孩子涉猎各个学科和领域的教室将是一间容量无限的教室。

建立信任是消除恐惧的一种方法。向学生们说明信任实际上是一件脆弱的事情很有必要。例如,雷夫老师在书中举了一个“信任练习”的例子,也就是一个人向后倒,其他人接住他,如果做100次这种练习,只要有一次其他人由于开玩笑没有接住这个人,那么信任就产生了裂痕。在以后玩这个游戏的时候,无论对方做怎样的保证,那个向后倒的人都不会全心全意的相信了。

信任如此脆弱,所以要赢得别人的信任,就要持续做到自己承诺的事,在这里不轻易承诺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进行撒谎式样的承诺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言而无信,更会抵消之前做的所有努力,自己用心经营的所有好印象也会泡汤。

我曾经看过一个电视剧,忘了叫什么名字,情节就是在大年三十那晚,爸爸答应孩子在午夜12点和她一起放烟花,但是孩子在10点钟就睡着了,爸爸仍然要把孩子叫起来。妈妈这时候就说你不要叫她了,就让她睡吧。爸爸说孩子平常也能够多睡一会儿,既然今天对孩子做了这个承诺就要兑现,否则我失去的将是孩子的信任,而弥补这个信任又要等一年的时间。

信任有时需要以身作则,希望孩子不要总是看手机,希望他们不要总是看电视而是多看点书,那么教师和家长要先做到,做且真的去做。身教的作用永远大于言传,要求别人的和承诺了的就要自己先做到。

教师的恩威并施往往需要极大的智慧,而这中间最重要的就是要符合逻辑。教师对待学生态度要心平气和,我们希望学生成为一个宽容大度、气质出众的人,那最好自己就是这一类人。  借用书上的一句话“对小事发火,重要议题就得不到处理”。这一句话说的好棒啊,充满了生活和教育的哲思。用雷夫老师的话说,就是要“做到公正而又通情达理”。

在这本书里,雷夫老师介绍了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六阶段”的观点,劳伦斯认为,人的道德发展有六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我不想惹麻烦,第二个阶段:我想要奖赏,第三个阶段是我想取悦别人,第四个阶段:我要遵守规则,第五个阶段是我能体贴别人,而第六个阶段是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

第一个阶段发挥作用是给予孩子们的恐惧,第二个阶段是用一些奖赏让孩子们做成人认可的事情,前两个阶段简言之就是“大棒加胡萝卜”。第三种取悦别人,说的严重点就是为别人而活,日子久了自己都会觉得很烦,并不想再这么做了。第四阶段,遵守规则固然好是好事,但是往往是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遵守特定规则,换了时空就无法坚持下去。如果能做到第五阶段已经很了不起,想想这样的世界,充满宁静与美好。最难的就是第六阶段的行为准则,因为他没有办法教。

雷夫老师在书中举出了许多达到第六阶段的人物的例子,其中一个就是影片《肖申克的救赎》当中的瑞德,他入大牢很多年,每十年都有一次假释的机会,每次他都说自己改过自新了,但是都没有假释成功,而在最后一次,他说他后悔自己之前做过的事情,但并不是因为恐惧,也不是为了取悦任何人而是他真心后悔了,这一次他假释成功出狱了。瑞德经历了好几十年达到了这一阶段,而我们生活中做好事不留名的人,往往已经达到了这一阶段。

要教孩子成为喜欢阅读的爱书人。雷夫老师认为乐趣、热情、引人入胜这样子的字眼应该成为阅读的目的和理由。“阅读不是一门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阅读能够帮助一个孩子考虑他人的观点,拥有和他人讨论伟大想法的能力并且心胸开阔。

阅读文学作品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去图书馆去阅读又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当下公共场合如果你拿出一个书来阅读,别人会觉得你很奇怪,但是用手机去阅读网络小说却被视为很正常的一种行为。如果你不是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干脆找一个认同感较强的环境例如图书馆,去安心阅读。引导孩子们阅读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让他们找到一本开启阅读兴趣的书,而这样一本书会使孩子终身难忘。书中雷夫老师推荐的是获得“纽伯瑞儿童文学奖”或“凯迪克大奖”的作品。

教师或家长可以组织不同形式的读书会,孩子有时需要成人的陪伴与指导,就算是一个成年人有时也需要别人的指导,阅读是一种极好的方式,阅读、思考、表达,阅读、思考、表达... ...想让孩子做到的,家长和教师必须先做到,以身示范。

关于阅读,这本书中有一段我认为非常有意义的话,没有标粗标黑(这本书中一些经典的语言都是被标粗标黑的),这句话是这么说的“乐于阅读的孩子能和身边的世界产生联系,最后具备超越现阶段想象范围的思考能力。他们会在角色、情境和自我之间建立联系,并且把它当做作决定时的参考。”我觉得这几句话说得非常好,因为它道出了阅读的另外一种意义,就是可以体会别人的人生,并且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甚至人生,或者是在自己迷惘的时候为自己指明方向。

有的人在阅读了一本书之后会哭,因为他觉得这本书写的就是他的人生、他的家庭、他自己的故事,这就是将作品与自己的经验做了联接。也是奥苏伯尔提出的有意义学习的自我建构过程。阅读的真正标准或者考验一个人是否能够成为终身学习者,就看他在阅读的过程中真心地发出多少笑声和留下多少泪水。

通过读这本书,也加深了我的一种认知,一位很厉害的老师说的“因为相信,所以遇见”,雷夫老师在书中引用了莎翁的一句话,“疑惑是种背叛,使我们遇事畏缩,输掉本可赢得的好与善。”这个世界总是在犒赏勤奋的人,而这一刻对我的犒赏便是让我坚信了这种信念的正确性。

现在倡导的核心素养中的关键能力,便是阅读、思考、表达,表达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写作是一种方式。写作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如果能够精准表达阅读的内容就需要勤加思考。写作是写作最好的老师,写作能够使人的思考更加的精准,正如培根所说“阅读使人学问渊博,讨论使人反应敏捷,写作使人思考精确”。

关于写作方面,雷夫老师举了个例子,就是他的一个学生母语并不是英语,但是写了一篇关于《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读书心得,整篇文章篇幅不短,语法错误极少且逻辑清晰。能够写出这样子的文章原因是一年要读12本书,每个月读一本,每一本都要写读书心得,里面蕴含了多少老师的心血和教导可想而知。

雷夫老师留作业也特别有特色,不是当天留就要明天交,也许是当天留这个星期或这个月末再提交,这样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如果做不到日清周结,就要一直累积到最后把自己累的够呛,学生们需要学会如何平衡学业与玩乐之间的关系。

书中还谈到了数学游戏,他提到的buzz游戏真的可以和学生一起玩起来。就算不教数学,作为一个开场游戏或暖场游戏也是不错的。雷夫老师是一个既教数学又教英文阅读,还有写作、戏剧表演和音乐、乐器等的老师,他真的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啊!

对于考试成绩,我听过一句话跟雷夫老师的理念比较像,就是跟别人学,但是永远跟自己比。家长和老师不能拿学生的一次考试成绩跟别的同学比,考试成绩只能表示学生对于一项技巧的理解程度,考试就像一个测温计,仅此而已,一次考试的成败绝对不能衡量一个学生的未来。这次理解的不到位,成绩不是太理想,老师可以不断的给学生讲,不要用这个成绩给学生下定论增加恐怖情绪,老师可以用自己的前后一致的实际行动告诉学生,就是永远对学生充满希望。

永远向别人学,学习别人身上的优点和好的品质,但永远要和自己比,因为和别人比,就要拿自己的过去每分每秒和别人比,每个人的家庭环境不一样,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不一样,吸收知识的程度更不一样等等,况且一个同学擅长的另外的技能,别的同学也不一定会。

我之前就跟同学们举过一个例子,我上学的时候学习成绩还不错,但是我不会打篮球,不会踢足球,不会游泳,也不会打台球,乒乓球打得也不是很出色,如果只拿成绩比的话,对那些在这些方面做得比我出色的学生是不公平的,而和自己比,比的是当下的自己和过去的自己,只要比之前进步一点就可以了,保持精进和不断进步,能做到这一点就相当了不起。

最近听了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张连生老师的讲座,他给出了定义了好学生的一种解释,老师说一个学生只要做到身、心、精神基本健康,有自食其力的意志和能力,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对别人的影响,有点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外加有一项健康的爱好和乐趣就是一个好学生了。而雷夫老师在这本书中说“我们的目标是开发每一位学生的特质,尽可能让他成为一个特别的个体。”

即使是在帮孩子们做应试题的分析时,也有很多的技巧,比如说可以让学生说出为什么这个选项是对的,而其他选项是错的,这样能够很好的锻炼孩子们的批判性思维,用这种口述的方式呈现考场上的思维方式,既然考试总是躲不过,那用更高阶的批判性思维去应对总是不会错的。而正如雷夫老师所说,这些思考问题的方式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也会助孩子们一臂之力。

人格品性才是教育本质。“稍稍提高分数很容易,教导诚信和道德的难度却很高。”雷夫老师带队的学生去很多地方演出莎翁剧,总是会被别人称赞,称赞的是孩子们得体的举止,例如故意压低声量不妨碍别人的举动,有一次帮助翻掉的垃圾车去捡垃圾和帮助那个司机,这些孩子后续成绩都不错,考上了不错的大学,但是雷夫老师最骄傲的还是当初孩子们能够主动帮助捡垃圾的那次行为。

对于历史的学习,雷夫老师提出观影可以作为有效补充,但是也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指导。对于自然科学的学习,需要叫孩子们拿出实验器材,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体验失败,从失败中进行学习。对于失败这本书中有一段非常精辟的文字,我一定要记录下来并分享在这里“‘失败’是由身为教师的我们自行认定的。在第56号教室,飞不起来的火箭不是失败,只有当学生停止解决问题的尝试时才算失败。”而雷夫老师在这里所承认的最佳教学就是闭上嘴巴,让学生们自行探索。

雷夫老师在教孩子艺术的道路上,自己也投入了非常多学习的时间。一个能够接触到艺术学习的孩子,同时也会学到自律、倾听和时间管理等优秀品质和习惯。在表演方面包括戏剧表演,孩子是主角,教育中重点是孩子并不是戏剧本身。雷夫老师后悔年轻时没有教孩子一些比较难的乐曲,其实还是回到了那句话,要想孩子做得更好,自己首先要做到不断精进,不管最终能否成功,老师的注意力永远放在孩子和学习上。

在带领孩子做一些艺术手工或作品(一些相关的资源在书中有推荐)的过程当中,雷夫老师的落脚点永远是培养孩子团队合作、互相倾听的能力,养成做事有规划的习惯,锻炼耐心和毅力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彼此之间的友谊,加深教师与孩子之间的链接和信任感。这样,孩子们读书、做事就会更认真,他们脸上露出的笑容就是他们从这些事情中获得成就感的最好表现。

体育家精神这个词也是通过看这本书习得的,观看一些体育赛事,我们可以为各个参赛选手的精彩表现或参赛队的精彩表现而喝彩。体育活动能够使孩子很好的将自己当下的表现与之前的表现进行比较,可以和别人学,永远跟自己比。

在我自己的课堂上,我总是跟孩子们说这道题或某个知识点你今天不会,你可以问,如果你当下不想问,我也尊重,但是如果你选择信任我,我会不厌其烦的给你讲,一起学。和别人学,跟自己比,今天比昨天好一点就可以,用一张试卷去评定一个学生的优劣,或拿不同的学生相比较,就仿佛让一条鱼去爬树,来评定它的优劣那么荒谬。

单从知识方面,我可能在某些方面比学生要强,(也不一定,有一次学生问在恒星当中是蓝色恒星温度高还是红色恒星温度高?我说的是红色,但实际上是蓝色,人与人的差距是认知差距)但是我不会打篮球,不会踢足球,也不会游泳,更不会弹钢琴和拉小提琴,不会舞蹈,唱歌一般,而某些同学在这些方面都很有天赋,这些应该怎么比呢?

如果非要拿两个人做比较,就要拿他们俩过往的每分每秒进行比较,这是非常不可行的,每个人的生存环境不同,家庭教养不同,天赋不同,后期努力的领域也不同,又怎么比呢?一个同学在某个领域非常擅长,而在这个领域其他学生可能连入门级别也不算。

无论是他评还是师评,最终都已转化成学生的自评的多少来看这种评价的有效性,也就是自己的认可度。强加给孩子们的东西,如果他们内心不接受也是没有用的。孩子们有100种方法应对这种强加,但真正对他有益的或者真正能起到帮助的,永远是他从心底接受的,如果想要改变自己认为的一个缺点,首先要接纳它。

无论是经济学还是财商教育对于儿童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一个孩子将来可能不会从事历史、地理、政治、英语等方面的工作,但是他一定每天都会花钱,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收入,而如何利用这些钱,怎样做好预算和规划?怎样延迟享乐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些技能是十分重要的,也是需要通过很多次的练习、实践甚至试错才能习得的。

雷夫老师在教授孩子经济学的过程当中,有了许多新奇的想法,这些想法也是目前我在实践的,例如成立班级银行、保险公司,购买座位,举行班级拍卖会,... ...,有的正在实践和商讨过程当中,我想通过这些活动和雷夫老师学习如何让孩子们学会延迟享乐,体会父母赚钱的辛苦,充分的试错并懂得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道理,而只有懂得这些,才能够珍惜自己拥有的,而通过这所有的所有,想让孩子们掌握一些终身受用的技能。

在培养学生们团队合作技能的过程中,雷夫老师总结出了一句话,“他们学着在不造成敌对的情况下提出异议。若提出的答案相互冲突,他们不会用争辩的方式来解决,而是轮流说明自己的想法。”有些时候我们会引用名人名言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往往能用一句很简单的话,把一个事情说清楚,给人启迪,告诉你怎样理解和实施这件事情,边界在哪?技巧是什么?能够让人坚持之前的一个想法,并且给你一个坚持下去的理由。

在谈到56号教室被毁的经历时,雷夫老师特别惊讶于在他处理这个烂摊子之前,学生们已经帮他处理完了,恢复了被毁的教室,而学生能够做出这样的行为,很可能源于他每天提前一个小时教授学生的数学解题方法,那就是理解题目,选择合适的策略,解题,分析。

教师能够教学生的远远不止这个学科,而是教他们面对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人生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是必定的,我还没有听说过谁这一辈子都没遇到过困难。人能决定的是赋予已经发生的事情何种意义。未来不可预测,过去也不能改变,但我们能赋予已经发生的事情积极的意义,并进行反思,不断地总结经验。

老师需要给予学生信心和对生命积极乐观的态度,但是老师也有脆弱沮丧的时候,某些时候也需要学生给予帮助和支持,在56号教室被毁的事件中,我想雷夫老师从学生身上得到了这种安慰和信念。

雷夫老师是一个电影爱好者,他也喜欢和他的同学们一起观影,并且他对观影(包括对电影的选择,一些毫无营养的电影是不值得推荐的)有比较高的要求,书中记录了霍伯特.莎士比亚电影俱乐部的故事。一部好的电影会启迪人的思考,就像读一本人物传记,通过一部电影,可以看到整个人的一生。在电影主人公的一生当中,他的某一个决定可能会影响他以后的人生走向,而这也是我们观看电影一个非常棒的收获。

我发现雷夫老师总是通过一些班级内的活动培养学生,例如责任感、时间观念、批判性思维等等优秀的品质和素养。就像这个观影活动一样,学生们可以定期借班里的DVD回家观看,并完成一份类似于学习单的东西,再定时把它门交回到班里,如果不能按期归还或者DVD破损,就要暂停借览的资格。他在书中说,“带DVD回家是一种资格,不是理所当然的权利。”试想一下,我们生命当中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呢?无非是有一群人在默默奉献着罢了。

观影的过程最好是父母陪同,以身作则,让孩子们安静观影,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给他提供很多的可能性,不知道会对他将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也许正如书里的弗兰克会成为一个学习电影专业的学生。这让我想起了之前在做辅导班的时候,经常在周六给学生们放电影,我们一起看过很多电影,例如《阿甘正传》、《纳尼亚传奇》、《哈利波特》还有《12怒汉》等等。那天翻看旧照片,找出了许多在辅导班里的学生的照片,感慨万千。

游学和旅行的目的是什么?当然,一方面是为了增长孩子们的见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但是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当中,让学生学会如何与别人相处,遵守规则,支配零花钱以及合理控制自己的欲望,与可能面临失落感的自己相处,面对挫折和不如意时自我调节的能力... ...

我特别感恩在上大学和研究生期间自己的游学和旅游经历,国内大多数是和同学一起旅行,包括一次和大学同学结伴去青岛纯玩,还有一次和同学结伴去山东济南做一个课题研究,在瑞典上研究生时期和同学去过很多国家,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情商堪忧,总是和大部队背道而驰,造成很多尴尬情景,不过现在想想都是一种人生经历,在反思过程中成长很多,一个没有遇到过情绪问题的人永远学不会情绪管理,一个从没经历过失败的人也不会掌握自我接纳的智慧。

在组织学生游学和旅行过程中,“少即是多”的原则是雷夫老师强调的,但是真正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也需要经年累月的实践经验。教师的职业可以让工作变得精益求精,反反复复经年累月的做着同样的事情,但在每一次做都比前一次做的好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之前看过一本书《向前一步》上面说过“不求完美,但求完成”,先完成1.0,在此基础上,才能迭代出2.0,3.0甚至更高级的版本,而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时间的淬炼。

有一次,雷夫老师带学生旅游归来,别人问这个学生你觉得行程中哪个地方让你觉得最好?那个学生说雷夫老师把我照顾的很好。有时我在想老师的成就感在哪儿呢,看一看学生每学期的评价手册上哪位老师是他印象最深刻的就知道了。有的老师即使在当下已经不教这个学生了,但在学生的印象中这个老师仍然是令他印象最深刻的,那这位老师在这个学生心中到底留下了什么呢?

在学习音乐方面,雷夫老师是教学生识谱的,只有这样,后期学生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进步和学习新的曲子,他说想培养学生成为终身演奏音乐的人,而不只是为了培养孩子们变成表演会上的海豹。我之前也有学习吉他的经历,本科结束之后,我请班里的一位同学和我去买了一把吉他,之后自己学习谱子,当时能演奏类似《那些花儿》这些音乐,后来没有坚持下来就放弃了,现在那把吉他外套上布满尘土,放在我家的柜子里。如果当时能遇到像雷夫老师这样的人该多好啊!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当中,我一直抱着非常钦佩的心情,仿佛走进这位非常伟大的老师,但是我也在想,读完这本书,我自己能做些什么呢?也许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改变,带着我们班的学生去做一些活动,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一些终身受用的技能,哪怕是一厢情愿,至少我朝着这个方向在努力。并且永远对教师这个职业和对自己班里的学生保持一颗敬畏之心。

对于公益活动,雷夫老师的56号教室一直秉持着道德六标准(前文中提到过)当中的最后一个,也就是“帮助别人,因为这么做是对的”,书中也强调保持“低调的谦逊”是孩子们需要习得的一种品质。书中在帮助游民准备音乐会和物资(书中称之为“喂饱世界计划”)的过程中,孩子们也学习到了如何面对真实的世界。

我也曾经想过带孩子们去社区做服务,或者是在班里单纯举办一次捡垃圾的活动,但是总觉得这些活动是别人之前搞过的或者意义不大,但是如果这么想的话,那就什么行为也不会发生。如果想要为这个世界做一点事情,着手做是最关键的。

雷夫老师的第56号教室当中,有一群小小莎士比亚,他们每年会演出莎翁剧,他们的演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简单的演出,里面需要配合各种乐器演奏,很多很多幕戏剧,体量之庞大,让人难以想象,孩子们的精彩表演总是能博得台下观众起立鼓掌,但是孩子们得到的真正奖赏却是过程中的努力。正如雷夫老师和他的学生们说的“我们的演出不是为了得到掌声或经久不息的起立喝彩,而是关乎语言、音乐、团队合作、冒险、纪律、勤勉,以及自我发现。”

现场演出之后,负责表演的孩子们也负责打扫现场,整场演出让孩子们认识到台上的他们和台下的他们并没有任何分别,就像书中说的,这两者都足以说明他们是怎样的人。

“工作、娱乐、追求卓越。”送给自己和我的学生,也送给每一个阅读此文章的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2,607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047评论 2 37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9,496评论 0 33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405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400评论 5 36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47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883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35评论 0 25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743评论 1 295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44评论 2 31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12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09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881评论 3 30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891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36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783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16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