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星期,连着看了两本关于家庭教育的书。这方面的书我平时看的其实不多,因为深知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一劳永逸的教育是不存在的。但还是偶尔会挑几本比较热门的看看。
关于读书,不追求在书中找到正确答案,但要让自己知道更多的可能,引发思考,找到方法。
平时看完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可这两本,像我这么不管什么事都往好处想的人,却情不自禁地有点焦虑。
书里的内容,真好。匆匆翻完,还没来得及做笔记,就急哈哈的想先写写自己这份迫切的心。
家庭给孩子提供的环境太重要了。(敲黑板、画重点)
这个环境包括物质环境、文化环境等等。社会上不喜欢这样的倡导。人们喜欢听“逆袭”、人们说只要你够努力、人们说“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迟早都会发光”……
这种宣扬没什么不对,只是当我们发现:那些原生态的条件本来就优于你的人,没有不学无术,没有被惯坏,而是又有教养又有学识,比你还努力,那时呢?
“那时”,就是我们现在要面对的情况。
曾有人说真正的“贵族”需要至少三代的沉淀,别说不向往,别说自己觉得过得幸福就好,太多的美好我们根本不曾见识过,所以,请别酸溜溜地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有钱人也不一定快乐。
之前看了一个视频,是王中磊的儿子威廉在市场和一个买鱼的老外的简单交流。我们是成年人,不能说整天不切实际地看着富豪流口水。可是作为妈妈,听到人家儿子那一口流利的标准英音,说不心动是骗人的。
人们常说,不要和别人比较,和自己比。是啊,和别人怎么比?有人说,他上的国际学校,口语当然好了。我不管他上的什么学校,我就是喜欢那一口流利的英语,而我们怎么给孩子?
我们所谓的最成功的“逆袭”,不过是最终有份好工作、有钱、有社会地位,别说也仅有极少数的人能够逆袭,即使是这样的逆袭,即使两个人将来站在同一个高度,但其实成长过程中的家庭所给孩子的那些丰富的内涵,靠一代的逆袭是绝对弥补不上的。简单的说,两个都考100分的孩子,不能说他们所具备的能力是一样的,因为从试卷上来说,优秀的那个最多也只能得满分。
可能我钻了牛角尖,想的有点极端,某一刻,真的有点沮丧。
我不是否定平凡家庭,大多数人都是极其平凡的人家。我也不是埋怨,因为这毫无用处。我只是想,我要去找办法,尽量优化孩子的教育资源。
我必须要承认,我已无法完成让代宝上国际学校的逆袭,先不用讨论国际学校到底好不好,先承认我们去不了。
但我们要通过努力知道,“好的”是什么样的。比如,好的是6、7岁的中国孩子,在学好中文的基础上,也可以拥有较好的英语表达。接下来,不是找个英语补课班,把孩子送去就可以了。我们应该去学习怎么才能让孩子有这种较好的英语表达的方法,只有家长大致了解了,我们才可以选择是自己教孩子,还是找在使用这种方法的专业的培训学校。
我最焦虑的,不是那些让我无法企及的富豪,而是,很多比我努力而很优秀的爸爸妈妈们,他们对于孩子教育的钻研,每每看到网上一些父母的记录,真是汗颜。
所以,我又开始好心态了。总是这样想着想着,即使还没做到,只要想明白了,心里就又美了,这就是所谓的穷开心的人,哈哈。
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学习吧。借着教育孩子的机会,进行二次成长,和孩子一起学英语、背古诗,和孩子一起看画展、听音乐会,还有好多好多我们未曾闻、未曾见过的更好的世界。
不过说这些绝不是要给孩子报很多课外班,不是要逼着孩子学习,首先要学习的是我们自己。不是盲目的让孩子参加各种学习班,也不是说孩子要学的东西,我们都要样样精通,但至少我们要通过学习去了解,了解相关领域中好的是什么样的。
一不小心,就会成了井底之蛙。只有当你变得更好,你才能见识到“更好”是什么样的。
过程不易,但充盈,一定要相信,当你知道的越来越多,世界真的会变大。
比自己优秀的人还比自己更努力,怎么敢懈怠。带着这样的心去努力,至少和自己纵向比较要让生活越来越好,并不断的拉近和优秀的人横向的差距。就这样一辈一辈的积累,为了遇见更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