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一,我们过于相信成功是个人的事情,所以我们损失了许多造就天才的机会;很多制度甚至过早地将一部分人划入失败者行列,阻碍了这些人成才。我们对天才顶礼膜拜,对失败者却漠不关心;我们忽视了社会机制对个人成才的巨大影响,这些都使我们变得越来越被动,这里的“我们”指的就是社会。
二,心理学家对天赋研究越深入,就越发现,天赋的作用其实很小,而后天努力的作用其实很大。
例子:
(1) 从音乐学院挑选人实验对象
第一组,个个都有发展成世界级独奏家的潜质,20岁已练习10000小时
第2组则由那些仅被认为不错的学生组成;20岁8000小时
第3组由那些将来不太可能做职业演奏家,只可能在公立学校当音乐教师的学生组成。20岁4000小时
结论:是:第一,根本没有“与生俱来的天才”——花比别人少的时间就能达到比别人高的成就;第二,也不存在“劳苦命”——一个人的努力程度比别人高却无法比别人更优秀。
(2) 比尔盖茨的机遇
机遇之一,盖茨转学进入湖滨学校。1968年世界上还有哪所高中像湖滨学校那样拥有分时系统的计算机终端?
机遇之二,学校的家长会基金足够支付学校的电脑费用
机遇之三,学校经费用完以后,一位同学家长开的公司(C-Cubed)正巧需要利用周末测试程序代码,既然周末需要工作,也就不在乎是否工作到周末晚上
机遇之四,盖茨恰巧找到ISI公司,该公司恰巧需要人员编写工资管理软件
机遇之五,盖茨的家正好在华盛顿大学步行范围内
机遇之六,华盛顿大学的计算机恰好每天凌晨3点到6点无人使用
机遇之七,TRW公司正巧与巴德·彭布鲁克有业务关系
机遇之八,优秀的程序员彭布鲁克在需要解决特定问题的时候想到了这两名中学生
机遇之九,湖滨学校竟然同意学生们远行到外地,花一个春季的时间编写电脑程序。
注:努力不一定有结果,不努力一定原地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