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八八年生人,三十岁,曾几何时说到八零后还是青春的象征,不知不觉间,这样的象征性已经接棒交与九零甚至零零后之手,而作为“最后一批八零后”,只能随着时间之轮,开启坚守“三十”的使命。
我出生在祖国东南角的小城,这里的生活节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们安逸而悠闲,这里也是无酒不欢的城市,甚至据传啤酒的销量在全国保三望一,无论是最早的大玻璃瓶装酒,或者之后的小玻璃瓶、铝罐,或是最近两年新兴的精酿,都能卖遍街头巷尾,就像前些日子朋友圈里一个九零后的妹子发的“无论是什么酒,只要有酒精就好”
我是个痛风患者,啤酒、海鲜、家禽内脏,这个城市充斥着能够引发痛风的东西,认识的朋友中至少有5个曾痛风发作过,但“引子”各有不同,啤酒、海鲜、内脏等等等,简直是花样作死,我的发作便是拜内脏所赐。那年刚刚大学毕业,进了厂里当技术员,活倒是不累,就是厂里的食堂太渣,于是午餐时总得叫上同事一起跑生活区去吃饭,生活区只有一家鸭肉饭成了我们的心头好,于是每天鸭肝、鸭心、鸭肠各种内脏伺候着,直到一天夜里突然感觉腿不是自己的,怎么放都疼,就这么折腾了一夜,第二天去医院拍片,有经验的医生拿着片子告诉我骨头没事,去做个尿酸检测,于是确诊,这东西似乎很难根治,于是戒酒、早睡、饮食清淡。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继续啤酒、海鲜、内脏,所幸到现在还没复发过,或许和我十分爱喝水,然后坚持运动流汗有一些关系,反正酒途还在继续,最近甚至发现对酒精有些依赖?于是想着写这东西记下现在的心情。
“周五不喝酒,人生路难走”、“周六不喝酒,早晚没朋友”、“周日不喝酒,人生路白走”,渐渐的周一到周日喝酒都有了理由,大拍档、小酒馆、各式各样的ktv、夜场,有时我会怀疑这样全国中下游的gdp,怎么支撑起这里超高的房价和无酒不欢的消费的。酒后总需要喝点汤或者吃些宵夜缓酒,常去的小饭馆坐落于老城区里破败的巷子里,相比外面装潢丰富的小吃店,巷子里保留了更多的“漳州味道”,店主是对中年夫妻,夫妻俩总喜欢绊嘴,不到二十平的小店他们支撑着他们的生活,每次去时都已深夜,但总能看到老板就着一盘青菜或者花生米独自喝着酒,好奇的问他也喜欢喝酒?老板答曰“我就这么一顿酒,忙了一天,算是补充水分吧”,是的,同样是补充水分,有酒精就行,对酒的执念,无论你是九零后还是六零后,或许没啥不一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