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忙碌,电话骤然响起,看到是老爸,赶紧松开在电脑上忙碌的双手,接通了电话。日常的问候过后,就是老爸又让我给他送几本书。
心里一阵轻松,身体安康就好。要书已经是常态化了。从小到大看的最多的场景就是只要老爸在家,不是坐着看书,就是躺着看书,家里在70年代里最多的就是书,在我10多岁时家里的书达到了鼎盛。以至于10多岁的我已经抱着那厚厚的线装书看了很多很多,那时看完就看完了,没觉得得益什么,只是有时候书中的故事或情节会脱口而出。
每次回家都是老爸坐在躺椅上,架着一副老花镜,手里抱着一本厚厚的书在读。妈妈总是抱怨老爸看书,说年龄大了,要多走走,吃完饭出去在村里转转,到村闲话中心和闲话家常的大爷大叔们聊聊天,散散心。可老爸一书在手,无事从不出家门。以前女儿小时候在老家时妈妈做好饭叫不来老爸吃饭,总让女儿去喊,女儿喊完爷爷吃饭后,总会鹦鹉学舌的说一句“你考大学呀”的话,当然这是老妈经常说老爸的一句话,第一次听女儿说老爸时笑的眼泪都出来了,我们姊妹们都从不敢这样说爸爸,这可能就是隔代亲吧。
其实没上大学是老爸一生的遗憾,所以在我们小时候村里人家都不注重孩子上学,只有老爸不停的告诫我们一定要好好上学,上大学。老爸要我们好好学习,好好读书不仅仅是为了改善生活困境,更多是完善自我和对大千世界的认知。
七八十年代,经济紧张,粮食紧缺,家家都不充足,爸爸在外工作,工资基本都贴补家里了,一点一点的结余最后都变成了书被抱回了家。妈妈背地里少不了的唠叨“书是能顶吃还是能顶喝”,我们都听的快背下来了。
小时候有时看爸爸看书总在想书里到底有什么?总让爸爸爱不释手。难道书里真有黄金屋,书里真有颜如玉??于是为了窥探这个秘密,我也抱起了厚厚的书。于是桃园结义的刘关张,反上梁山的一百单八将,大观园里的宝黛钗,农民领袖李自成都在不经意中走进了我的视野。
成年后,生活,工作各种人和事搅得人心情浮躁,我已经好久没认真的读过一本书了。可爸爸不管何种情况,他总是能静下心来看他的书。
如今回家,场景依然没变,老爸依然坐在院子里的躺椅上,手里抱着一本书,姿势不变,变换的只是书的题材而已。爸爸从没给我们讲过书里的事和道理,但他做事待人的原则和方式却映射给了我们,善良是基本,吃亏是福气,多干不会累死人,能帮人绝不吝啬,但绝对不能助恶……
冬天的阳光照在小院里,屋子里暖暖的,老爸半躺在床上,鼻梁上架着花镜,手里翻着他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