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Grammarly是2008年成立的一个拼写检查、语法检查、写作用语矫正和优化推荐产品。
9年后的今天它拥有7百万日活跃用户。
直到今年,它才第一次融资。之前都靠自己赚钱。
2008-2011 第一阶段:卖反抄袭系统给大学
一开始创始人就想做一个能很快找到付费用户的产品,而且用户还能提供反馈帮助团队优化产品。
2009-2011:初始产品,面向教育市场
一开始的Grammarly只是一个Web App,你在文本框里输入东西,它会自动帮你判断拼写错误、措辞等等。
这时Grammarly的着重点还在学校和学生上,到2011年。有30万学生注册了,有超过250个大学购买了产品。
重大策略:把产品优化众包给用户
算法的调优是很艰难的,而且很费钱。在产品优化上,Grammarly做了一个非常正确的事情——让用户给产品挑错。
Grammarly直接告诉用户咱们不是完美的,您就多指点一下我们。帮助我们提高。
正因为此,Grammarly比微软Word拼写检查强在哪里就一目了然了:一个是正在成长的,另一个是原地踏步的。
评论:人都多少有点好为人师,看到机器或者其他人做错事情了,总忍不住去提醒一下,显得自己很厉害。Grammarly算是利用了人性的弱点了。
2012-2015:开疆拓土,攻打普通消费者市场
在2012年,成立三年后,Grammarly已经有超过一千万美元的年收入了。
卖给大学是很赚钱,但是销售周期长。而且教育市场相对大众市场来说还是太小了。
记者、销售员、顾问、政府官员等等都需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收费:7天免费试用
在Facebook和Twitter上面做营销,结合7天免费试用,随后$11.99一个月的收模式,普通用户订阅制的营收已经超过了企业和学校采购了。甚至最后变成全公司收入的80%。
产品策略:用户的使用场景在哪,你就去哪。
有大量用户反映,他们需要在Grammarly里面写好字,然后再粘贴到他们写字的地方。这样增添了很多麻烦。最后他们决定不把用户留在自己的网站上,而是让用户在他们熟悉的地方去使用。
于是他们发布了微软Word插件。
到了2013年,Grammarly已经有3百万注册用户,相比09年收入涨了22倍。
评论:想清楚自己的核心是什么?比如Grammarly,他们的核心是纠错,优化写作,而不是一个文字处理系统。所以他们做了更符合用户习惯的决定。这教我们不要看不清自己的核心。
2015到现在:免费+增值模式
从Word插件开始,Grammarly决定进一步把自己踏入用户的所有的使用环境中,比如Google Docs、Gmail等等。他们发布了Chrome浏览器插件。这下用户可以在所有的网站上使用Grammarly了。
对免费+增值的思考
他们的用户增长部门负责人说:
Grammarly的产品比微软Word和谷歌Docs自带检查器好10倍,但是面对他们的竞争,我们一定要让更多用户使用我们,而且我们需要支持所有用户使用的应用环境下。
免费模式创造了一个更大的漏斗,更多用户来,最终转化的用户也会比原来多。
评论:打个不太恰当的类比: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如果实在要盗版,那我宁愿他们盗我们家的。Grammarly类似于说,既然有些人因为我们付费而用了别人家的免费版,那我还不如干脆自己免费给你们用,我们连免费版也比别人家好。反正会有几个百分点转化成付费的嘛
一些增长黑客的手段
2017-未来
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提升产品表现。
1. 通过新的运营渠道增长用户。
2. 重新在B端市场上努力。
还有一些值得学习的东西
1. 一天比一天强一点,日积月累,你就是最强的
换句话说,也就是你不可能一口吃成一只大象。
Grammarly的团队不是很大,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一次进攻大量的运营渠道。
相反地:
1. 同时尝试好几个渠道,确定哪些特别管用,投产比最高。
2. 测试不同形式的内容,看看他们的转化率如何。
3. 打下Facebook作为大本营。
4. 一个妥了,然后再逐步进攻其他渠道,比如Twitter,电视等等。
2. 要学会让你的商业模式进化
跟很多SAAS公司相反,Grammarly并没有一开始就从销售自己的初始的粗糙的产品,入手。反而是先卖给B端教育用户,把自己养活了再扩展到C端用户。
如果一直固守在教育用户这边,企业就无法变大。Grammarly勇敢的迈向大众市场是一个非常正确的策略
评价:1. 他们知道自己核心用户是教育用户。拿下这一城,是初步验证了自己的模式。
2. 他们把自己的初始产品卖给需求更强烈的教育用户,让他们帮助改进优化,然后再推向需求稍微没那么强的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