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薛兆丰经济学讲义》学习笔记(十),强制输出,读书更通透。
继前面学习了稀缺、成本、需求、价格、权力、耐心、供应、信息不对称和合作的概念后,本文接着学习第十个经济学概念——协调,这也是本书最后一个概念。
货币规律丨货币像水又像蜜
货币为什么有用
今天的我们对于在交易时使用货币的行为早就习以为常,但你有没有想过货币为什么有用呢?
总结来看主要有三点作用:
一、避免交易中双重偶然性的要求。货币被发明之前,人们的交易是物物交换,以物易物只有在双方都恰巧拥有对方需要的物品时才能实现,效率低、发生概率小;当货币被发明之后,成为了一种通用的替代商品,交易时只要满足单方的偶然性就可以了,增加了成交概率。
二、降低质量检验成本。物物交换的年代,人们需要学会鉴别每一种商品的优劣真伪。而有了货币之后(合格的产品依赖于成熟的市场体系和法律),交易时人们只需要鉴别货币的真伪,到了现在线上支付的时代,连货币的真伪鉴别都省去了。
三、增加市场交易量。货币的流通性更好,使得交易更加方便,应运而生的就是人们层出不穷的需求,使得市场上物品的的交易量、交易规模都不断增加。
通货膨胀的根源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持续的增长。经济学家对于通货膨胀的原因有两派观点:一派认为原因复杂,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另一派认为原因只有一个,即钱印多了。
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会让人做出错误的决策,因为开始时人们很难辨别物价上涨的原因,就可能做出错误的决策。通货膨胀还具有转移财富的效果,它出现时,资产主要以钱的方式储存的人,财富会缩水;相反,资产以物的方式存在的人,财富会增加。
经济周期丨聪明人彼此不同意
这一部分讲述的是宏观经济学中,不同经济学派对于经济周期的看法,几大学派各自有不同的看法,相持不下,而且每个学派都有人获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说明每个学派的观点都有一定的价值。
可就是无法统一,也说明宏观经济学的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会形成预期,然后形成对策。
就像时间的流逝是不可逆的一样,信息对于人们的改变有时候也是不可逆的,知道了就会不一样,就会想应对方法。所以有些市场规律或者经济学家的看法,被一些人知道之后,就会有一些人在应用的层面提出应对策略,这个时候所谓的规律就已经被改变了,也就“失灵”了。
公共选择丨选举未必反映大多数人的意愿
全民选举是最公平的做法,最能体现民主公正。你是不是跟我一样觉得上面这句话无比正确?可是经济学家分析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选举时候选人真正需要努力讨好争取的是中间选民的选票,而“中间选民”绝不是是大多数人,更不会真实反映大多数人的意愿。
阿罗不可能定律:在人们有多种不同选择的情况下,选举不一定能够反映出大多数人的意愿,大多数人的意愿可能都不是有固定含义的。
人是善变的,需求更是如此。今年觉得降低税收重要,明年觉得全民医保重要;听一方宣传时觉得国家要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听乙方宣传时又觉得要加大对基础建设的投入,还可能因为什么原因觉得要国家应该增加前沿科技创新的投入……所以大多数人的意愿似乎是个伪命题。
至此,薛老师的经济学讲义算是学习了一遍,学到后面,内容越宏观,也越难理解,算是草草收尾。
学完有个感觉,就是普通人学习经济学不求入门,但求了解一些经济学家看待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角度,了解一些违反直觉的规律和概念,以便能更好的避坑,更理性的看待和处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能够学习致用,把知识内化,才是我们读书学习的目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