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要上《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的公开课,读了很多东西,自己也很有感触,随手写了好几篇有关的论文,恰好也完成工作室每日打卡任务。写的时候,感觉有如神助,很激动,也很动情。发到朋友圈,家人朋友呼啦啦点赞。可是,他们的热乎劲儿还没有过去,我已经坐不住了。因为,回头重新审视这些文章,却发现,它的结构是那么的粗糙,内容是那么的肤浅,观点是那么的老套。这就像很多初得宝宝的家长,会以一种狂喜的姿态在朋友圈发照片,那时,感觉自己的孩子真是天使,而且相信圈里的人也会有共识。一年后、两年后,等孩子大一些,回翻相册,突然惊呼:这孩子小时候咋这么丑!
当老师这么多年,除了偶尔发发朋友圈抒个情,还真没写出太多东西。究其原因,就是害怕自己不能写,怕自己提笔无话。即使有时很有感触,也在匆忙疲惫中宽慰自己此刻更需要休息。现在在工作室和于老师的督促下,终于拿起了笔,打卡不懈。可从写作质量上来说还是对自己很失望。
朋友圈有太多的专家学者,他们随手一挥就是一首婉转深刻的诗,他们俯仰之间便成经典。也有很多一线老师,他们勤勉奋进,时时坚持练笔,课课都有反思。而我?我的勤奋比不上很多一线老师,我的悟性离专家们有十万八千里远。如此说来,我坚持的意义是什么?
结合打卡十五天的收获来看,我想至少有三点:
第一,我珍惜了一切时间。从打卡第一天起,我的大脑就没有闲着,刷牙、洗脸、上课、走路甚至和朋友说笑打闹,每时每刻都像扫描仪一样在找灵感。这灵感就像一颗心,为了这颗心,我还要给它造血长肉,使它丰满健壮。这些时间恰花在看不见的地方。
第二,锻炼了我独立思考的能力。工作室的打卡任务要求围绕语文教学展开。网上随便一查,部编教材上的课例分析和研讨都多如牛毛。但别人的成果未必契合你的气质性格。况且这些观点说的都正确吗?角度切入都新颖合理吗?结构层次都是最优化吗?我想并不见得。那么,我的解读呢?以此催促自己独立思考。
第三,自然是写作水平的提升。虽然我如此嫌弃自己,但是看着简书主页里十五天的近两万字,而且是纯原创,还是有点小开心。毕竟,都是自己的心血啊。这些文字表面看是一天时间里只花一两小时写完的,但它其实凝聚着我三十多年的学识与思考。没达到自己的期望值,也恰说明还有很大的空间。专家学者们固然优秀,但他们的上面还有不可逾越的文化厚墙。如果他们也因此轻视自己,那他们恐怕就是前面困惑的我而不会成专家了。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与别人相比,我是最晚加入工作室的。截至目前,大家都已打卡五十天左右了,我才开始半个月。我们参加工作室也就一年的时间,这之后,恐怕也没人像这样督促你集中密度的去思考写作了。
于漪老师在《十年了,停下来思考》这本书的序言中说:“语文的生命在于它是文化的存在,彰显的是文化的价值和人的发展,故而,攀登永无止境。也许若干年后再来审视,会为今日的稚嫩、偏激、片面乃至疏漏、错误而哑然失笑、遗憾自责,但这是新的成长的凯歌,你们又拔节了,乐曲悦耳动听。”
是压力也是机遇。加油吧,奋斗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