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发生了一件事,类似的情况有好多。之前也只能是看着它发生,无法去做什么,言语总是苍白无力,或许情绪积累多了,让今天的自己觉得有点什么是可以抓住的。
早上和小朋友在洗漱池边,正在用脸盆接水准备洗脸。他姨一句话不说,动作迅速地挤进来冲洗了一下眼镜盒,脏水直接冲进了已接好一半水的脸盆中。我口气不好地说了一句:“干嘛这样!”小朋友本来没什么,但一接收到我的信息,立马变得气鼓鼓的,蹦出一句脏话,被我制止后,又大喊道:“哼,我要把我的小床收回,不给妹妹用了。”我不赞同地说:“那你不就变成和她一样令人讨厌了?”小朋友忍着眼泪,气呼呼地走开了。
我可以理解小朋友的心情,因为童年的我也是那样,虽然力量弱小,但总是也想保护父母,而似乎只有与父母一同生气,就能办到似的。长大了稍读了一些儿童心理的书,了解到孩子对父母天生的爱,让他不自觉地就会成为父母的同盟;如果争执在家庭中产生,孩子会潜意识地自动承受过错或是靠向他认为较弱的一方,来维护家庭的平衡。而父母稍不 知觉,就会为孩子站在与自己的一方而感到高兴并无意识地强化与孩子间的同盟关系。而当孩子长大,当这种关系无法打破时,孩子其实也就无法在思想上独立,也常常成为家族恩怨的背负者。武侠书中的恩怨会代代相传,冤冤相报没有了断的时候的场景,还真不是凭空捏造的。
我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大人的事小孩不要管”。可是基本上这句话不太管用,首先,大人如果有事情,表现出紧张、气愤、难过等负面情绪时,受影响最大就是小孩,除非实在是太小无知,稍大些的小朋友肯定会问。其次,这句话等于拒绝了向小孩公开任何信息,无从分析思考的小孩能采取的唯一行动就是同仇敌慨,然后出现大人所不乐见且无从应对的骂人、生气等负面情绪。然后有时如果只是一些小事,先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已不是重点了,焦点和负面情绪就会全部都转到了小孩身上。
作为一个稍微爱读书的母亲,我不想我的孩子变成我的战斗同盟,我希望,他能学习了解并讨论一件事的发生和处理。那么,在孩子面前,在面对许多不讲理的时候,我要学习做到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住我以的平和情绪,提出自己的抗议,孩子或许也能学到不用情绪来解决问题。如果暂时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事后也可以和小朋友讨论一下,处理效果或许会比今天单纯的说教好得多。
忘记在哪看到的了,可以向小朋友提问几个问题:
发生什么事了?
你感觉如何?
可以怎么处理?
这样处理会有什么结果?
这样的结果是你想要的吗?
有更好的方法吗?
需要我的帮助吗?
其实,对我自己,这几个问题何尝不是一种很好的帮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