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直在看《大师们的写作课》这本书,作者是舒明月。她是一位文学评论作家,具有独特的文学鉴赏能力。书中主要是列出了文学作品的一些关键点,并配以例文进行说明,让你对什么是好文章?为什么好?好在哪里?有了判断的依据。有种豁然开朗、茅塞顿开的感觉。这对今后选择阅读好的文章,具有指导意义。是一本好书。
其中对“比喻”的阐述让我有了新的认识——只要稍微留心就能发现,被评价为“文采斐然”的作者,往往具备善用比喻的特质。名为比喻,实际通感啊!联想啊这些修辞手法都算在内,总之就是拿一物比一物,由一事关联一事。
比喻的大德当然是要妥帖,既本体和喻体确有明显相通之处,这是一条及格线。
之后就举例说明了什么是好的比喻,什么是不及格的比喻。莫言的小说《蛙》中的比喻,被作者认为是不及格的。作者非常推崇张爱玲的小说,认为张的作品用词非常准确,比喻生动形象,语言非常的克制,有自己的写作特点。是继鲁迅之后,白话文写作能力非常强的一位作家。让我很渴望读一读她的作品,立即购买买了两本张爱玲的小说和散文。
我觉得作者对文学的的分析非常的有理有据,很有说服力。她并不盲从于知名作家,有自己的鉴赏角度。像莫言、钱钟书等大作家,她也能够找出其不足之处,有自己独特的判断力,这种能力是我非常渴望得到的。
这本书读下来,我有一个强烈的感受就是:要想写好文字,感受能力是非常的关联。对事物的敏锐感知能力,是写出好文章的基础。好的作家能够对所见所闻,有强烈的反应。比如,看到一处风景,脑海中会有产生很多联想与比喻,观察的非常细致,能够用准确的语言描摹出来。这些感受来自不同的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内心的感觉等。全方位,立体的呈现出事物的样貌,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写作角度。而一个人写作是否有天赋,也在于他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和用词的准确程度。
作者认为好文笔是读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我觉得这就是一个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先要知道好文章长的什么样,之后通过刻意练习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最后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没有这些认知,每天硬写八千字是没用的。这和我当前对写作的认知是一样的,可以说这本书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了,这种心情是很愉快的。
全书还没有读完,已经有了多次阅读的想法。指望一本书就能大幅提升写作能力也是不现实的。这是一条漫长的求索之路,还需要勤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