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一早接到一位老年好朋友的电话,交流中她告诉我一件颇搞笑的事情,前几日她儿子接收到几条内容相同的短信,都是:我是蔡老师。儿子看了,没放在心上,也不回复,随手看到一次删除一次。过了几天,又收到同一个电话号码的短信:***,我是某某附小的蔡老师。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她的小孙子九月份即将要成为一名上班族了---光荣的小学生了,是一年级的班主任要来家访了,而我的老朋友恰巧也姓蔡,且是一位退休老师,她儿子误以为是老妈蔡老师用别的电话号码和他开玩笑呢!
一年级新生入学前,学校都会要求班主任来一次普访。放在过去没有互联网、通讯不发达的年代,全班普访的工作量虽然大,但是也比较容易完成,因为学生都住在学校附近,中午全部回家吃饭,有的小朋友可能还会住在楼上楼下,住在前后幢房子那更是不稀奇了。老师从一个学生家里出来,往往被小朋友带到另一位同学家里,他们大多是邻居,或幼儿班同学。
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观念的改变,家长未必会选择家门口的学校,更何况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有的小朋友已经拥有好几个家(房)了。我有个好友,孩子非常幸运地被一所著名的私立学校录取了,老师“千里迢迢”来家访,结束时,从包里拿出一张反馈表,请家长签字,已证明她“到此一访”,听说这么要求的学校还不少。据说有的老师为了尽快完成任务,多家访几家,与家长实际交流的时间只有几分钟,让家长填好表格,立即转战另一家,这样的家访能起到交流了解的作用吗?
那么家长是否都欢迎老师来家里家访呢?我看未必,同事王老师有一次去家访,碰到了80后妈妈,她把老师迎进门,然后掏出手机,给自己的妈妈打电话隔空求救:妈妈,老师来家访了,你快回来!是啊,宝宝自己还是个孩子,宝宝不知道怎么和小宝宝的老师交谈。
余老师预约去普访了,一进门,只看到麻将打得正酣,老师变成了预约的不速之客。家长忙起身,其他三个人不干了,三缺一怎么办?表示非常不满。一位麻友直接说:老师,你坐下,来几圈吧!这家访是直接影响了家长的娱乐生活啊!
胡老师有一次去家访的途中,临时接到家长来电,要求变换家访地点,去家门口的茶室进行家访,这是为什么?难道是谍匪片里,接头地点被敌人侦破了,为了安全要转移的故事情节吗?
表妹的孩子也即将入学,她准备暑假把家里的墙壁用白色乳胶漆重新粉刷一下,迎接老师家访。她说虽然家里经济条件一般,住房并不宽敞,但是要给老师留下一个整洁向上的好印象。
我说,老师的家访能不给家长造成负担吗?
如今,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在网上解决大多数问题,互联网时代,老师的家访就不能与时俱进吗?“隔空”交流也很便捷,QQ,微信,电话这些都可以成为家访的形式,一方面减少老师的舟车劳顿,一方面也减轻家长的心里负担。
也许有人说“隔空”交流方式不能面面俱到,那么我们有选择性的进行家访的多种形式,给家长选择的机会。在新生报名时,发一张告家长书,让家长在上门现场家访、QQ、微信、电话隔空家访、亦或家长来校之间做出自己的选择,给家长更多的选择权,尽量避免家访所带来的尴尬、不便或负担。
我个人觉得,虽然对于某些孩子不但必须上门家访,反而需要加强,因为这种面对面直接沟通的传统家访方式“历久弥新”,作用突出。但是“隔空”家访是大势所趋,QQ群、微信群、电话等打破了时空限制,同时还可提高沟通效率,随时可以让家长参与到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来。
无论是上门家访,还是“隔空”沟通,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把学生的教育做实做好,万变不离其宗!不论用什么形式,只要用心交流、用爱沟通,学校和家庭构建起互动桥梁,就会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