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收听TED中的一档节目“脆弱的力量”对于知识需求,我很简单明了就是帮助我更了解自己,更好的生活,与人更友好的相处,用所学的知识尝试着去解决一个问题,对我来说是在此最大限度上尝试着突破更多的可能性。
首先,我先来说一说我对这一档节目的见解以及训练一下自我的复述能力。
作者布琳.布朗致力于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我们感同身受的能力、获得归属感的能力、爱的能力,还有她同名的书籍。
这是她2010年的TED演讲的《脆弱的力量》(ThePoerof vulner ability)布琳.布朗是最受欢迎的5大TED的演讲者、美国最具影响力女性之一
背景;美国休斯敦大学社会工作研究教授、她历经12年,收集上万例“做自己”的真实故事,是从脆弱性和羞耻感的角度研究爱、归属感与人生的第一人。
布琳.布朗在视频中提到生活就是一团乱麻凌乱不堪,从而提出了“脆弱”一词,智者从来都是发现问题,用尽办法解决问题的人。
她誓要解决它,用智力战胜它,她说她本来是计划一年就可以了,但时间整整六年,最后她微笑且幽默的说,她还是失败了,甚至为此到询寻心理师的地步,还把她的询寻师都搞得束手无策,真的验证了这句话,真正的成功者,都是誓死不罢休,不成功便成魔。
但是最后她渐渐明白了……
脆弱与“关系”又有什么联系呢?
随后又提出了“关系”一词,这脆弱和“关系”好像是两个完全是不同的概念吧,但是她说:关系是我们活着的原因,它赋予我们生命的意义。
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耻辱感?
从脆弱与“关系”联系中又提到“耻辱感”接着又提出耻辱感的来源,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耻辱感呢?原来是一种潜意识里认为我不够好的心态,会认为不值得交往。特别是存在于社会中性格内向的人,总是会处处碰壁,得了一鼻子的灰,严重者会产生自闭或厌世等等悲观的思绪中。
而支撑着这一心态的是一种刻骨铭心的脆弱感,关键的产生是“关系”是我们渴望被人看见,被认可。大概明白了耻辱感的来源,总的来概括就是“自我价值感”而自我价值感之中又分为两类,一种是敢爱、有强烈的归属感的,而另一种是为此苦苦挣扎在这种脆弱感的心态中。
我觉得两者的区别在于思维模式的不同,所以有人说想要做出改变,最重要的一步也是第一步改变观念,因为不同的观念所影响的做出来的行为会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
比如我在工作上因为一次的粗心大意,而遭到领导的漫骂,特别是遇到了那么一些领导说话不把人当人看的领导,想想那一种的情景下,可能会感觉得情绪低落,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感觉到难受还有自己对自己的责备与懊悔,陷入种悲观情绪下所做出的决定大多都是意气用事,不能使事情得到更好的解决。
现在想一想并反思,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绪,感到难过感到受伤害,太过于注重情绪,这就脆弱感中的“关系”我们渴望被看见被认可,当我们不被认可时便产生很多的负面情绪。
他们是如何应对“脆弱”?
作者便试图去了解那些全身心投入生活的人,他们是如何应对脆弱性的,做了个实验,发现他们都是相信自己特有活着价值的人,最明显的是他们都有爱和归属感,而爱和归属感是根植于人性的脆弱与温柔。同时也发现了他们面对自己的劣势之时,都是非常善于审时度势,改变自我。人生的真谛是爱、归属感与自我价值,而归属感则是保持自我,爱也是归属感的一部分。
如何进行逆转着局势“反脆弱性”
了解自己内心的晦暗,才能与别人悲苦同在,体察到彼此共同的人生。懂得仁慈既为懂得划界限,对自己的行为有担当。
邂逅并相遇与此,更让我执着于学习与思考,命运多舛,唯有不停的学习反思,不停的追寻赋予生命感的信念。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从而看到更多的可能性,从而变成一个内心深处是温暖充实而有力量的人。
在那之后,我学会了如何正视批评与冲突。
遭遇批评时,先让自己冷静下来,想象是不是真的是自己的错误。如果是,那就勇敢承认错误,把批评转换成改进的建议。
比如:你很粗心,理解成:你还需要继续训练自己变得细心。然后积极回应对方:你说的是,我会改进的。如果不是,你应该冷静地跟对方解释。
现在当我每一次遇到人际交往过程中面临冲突时,我会用上面的公式去阻止悲观性意识的干扰,当我这样子行动进行改变时,我发现我们所遇到的所有的问题当中,很多时候都是我们自己庸人自扰。
也明白了……
生活中的我们如何站胜“脆弱的力量”,就像作者所说的反脆弱性关于“脆弱的力量”爱自己和接纳自己就是勇气的落脚点。
遇见未知的自己,不可否认我们终其一生都不断在各种各样的人或事中为难自己,又不断发现自己,最后慢慢的接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