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放假回家,我就是追了一部电视剧。这部电视剧就是《于成龙》,一部基于历史事实的电视剧。
其中,能办案就是其能力体现的重要方面。在这部电视剧里,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在众多的例子当中,最让我看好的就是于成龙办理韦氏姐妹三千亩田的那件事。
并且,这三千亩田,可都是有借据的。面对这个问题,在月夜下,于成龙和师爷商量着对策。
正在大家考虑怎么活捉这个谢德昌时,周先生想了想,却说:“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换个角度考虑,不应该把焦点放在活捉谢德昌这件事上。这个案件,应该放在保护韦氏姐妹身上。”
他的一席话,让旁边的人很是愕然。
于成龙连忙问道:“先生何以这样见解?”
周先生顿了顿神,镇定地说:“你想呀。对于谢德昌,我们并不知道他在哪里,要想捉到他,还是很难的。而这个案件,原告是韦氏姐妹。对那些既得利益者,韦氏姐妹绝对是最大的威胁。一旦韦氏姐妹被杀,那就没有了原告。这个案件,也就成为了悬案。”
听了他这一番话,于成龙也明白过来。恰好,韦氏大姐来找他。
她说:“我这次来,就是来和你说一件事。上次,王知县就是当天晚上找过我后被杀害的。”
听了她这么说,于成龙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判断。并且,他迅速叫来雷捕头,吩咐他立刻去韦氏姐妹家,保护韦氏姐妹。
恰在这时,谢德昌带着一伙人朝着韦氏姐妹家赶去。
看到这个镜头,我刚才还悬着的心立刻放下了。看来,周先生还真是料事如神啊。
在钦佩周先生之余,我也在思考:面对这个案件,为什么周先生能想到这些?
想了想,我觉得,周先生跳出了小框框,站在全局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的。面对这个问题,想到以抓捕谢德昌为案件突破口,并不是一件难事。但是,要想到保护韦氏姐妹,并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再说,抓捕谢德昌,的确就是一件“拔起萝卜带起泥”的事儿。官商勾结,于成龙所面对的,绝不仅仅是三千亩田地的事,而是一大群既得利益者。要想扳倒他们,于成龙心里清楚,唯一的做法就是秉公执法。而秉公执法是要有依据的,这个依据,就来自于物证和人证。
为了找到这两样,于成龙就想到从谢德昌那里下手了。然而,那些既得利益者也不是吃素的。久在官场上混,当然也知道其中的利害。为了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利因素,他们会怎么做?在那个年代,杀掉原告,似乎是最好的做法。
从这个案件看来,在处理一个问题时,特别是在人际交往方面,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这个问题往往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