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一的世界不存在——读《房龙讲述伦勃朗的故事》
去图书馆借书,稳妥的方案是借一本传记:读起来压力小,又能窥探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上次看到这本《房龙讲述伦勃朗的故事》,因为房龙的名号就借来读。
虽说因了房龙的名字,但其实我也没有读过几本他的书;翻看书读了几页才明白,他把一个虚构的“房龙医生”放到写作对象——伦勃朗身边,以特别的角度来关注着伦勃朗潦倒困苦的一生。不用怀疑,和很多伟大的艺术家一样,伦勃朗看来也是到了后世才被追捧,在他生活的年代,痛苦远多于欢乐。
伦勃朗是少年天才,前半生过的风生水起,有艺术有财富,还有美满的婚姻。他的生活,因为一幅画才变得困难起来。这幅画,是民兵队付钱给伦勃朗,要他来画一幅类似集体照的画像。当然,和现在的集体照一样,付钱的每一个民兵要求他们都要完整的展示在画面上,然而,伦勃朗不这么想。也许他画一幅排着队、姿势统一、论资排辈的作品,会更容易,却不符合他对绘画的认识。
伦勃朗的构思,是民兵队接到任务出发时的情景,是一个动态画面的定格,每个人物都有各自的表现和心理反映,不是死板均一的脸。
在伦勃朗眼里,这些民兵队员并没有官位或者阶层的区别,不同的是他们在出发的一瞬间,所展示的动作和表情细节,以及画家认为他们的内心活动。画家把民兵队员当作活生生的人,他们各持武器准备出发,画面中除了队员还有民众来衬托。在这幅画以及伦勃朗的其他作品里,很容易能发现光线的运用非常精彩,尤其是群体肖像画,人物的位置、层次与明暗交错。
显然,正是这种对艺术的不同认识,以及对买家的不妥协造就了伦勃朗的艺术成就,顺带的,也造成了他与世人的对抗以及他的潦倒命运。
于是,这个巨幅的画作被送到民兵手上时,自然遭到民兵们的反对,后来甚至被诉至法庭,引起画坛对他的诋毁,从此他的名声一落千丈,灰暗的后半生由此展开。
也许纵观伦勃朗的一生,他的天赋决定了他的艺术水平,他的性格决定了他的经济和家庭状况,他无时无刻不投身绘画的工作热情更毁了除了绘画以外的一切。然后,他就成了名留青史的伟大画家。
这个世界总不会是平均的,它会以很小的概率出现独特的艺术家,折磨他、毁灭他,然后等着后世仰慕。
2015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