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夏,养生要领。
【节气浅析】
立夏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5月5日或5月6日,太阳到达黄经45°为立夏节气,中国传统以立夏作为夏季开始的日子。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立夏节气来临,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即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蝼蛄在田间的呜叫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
【气候特点】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立,就是开始的意思,立夏,表示夏季从此开始了。这时候,太阳直射到我国西沙群岛至雷州半岛之间,广东平均气温在23℃至27℃之间。省内多数地区的水稻已经圆身拔节或进入孕穗。
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这几个节气都是降雨比较频繁的节气,而且降雨规模步步递进。到了立夏节气,雨天和雨量比谷雨节气又有进一步的增加,民间形容这时候的降雨和洪水特征是“立夏小满,江河易满”,可见下大雨甚至暴雨,造成洪水的机会相应增加了。由于雨天多、日照少、湿度大,有时还会出现令人讨厌的连续阴雨天,而潮湿闷热气压低,令人不适,老弱者更容易患病。所以进入立夏节气,气候仍以雨水频频,阴雨潮湿为特点。
【养生】
1.春夏养阳
立夏时节,自然界阳气渐长、阴气渐生,养生要因势利导,注意养护阳气,切勿损伤阳气。避免炎暑盛夏的“贪凉坏习惯”,如过吃生冷,吹空调过冷过久,睡地板等都会使寒邪进入体内损伤阳气。夏季养阳还有“冬病夏治”的功效,如在一年中最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做“天灸”可显著振奋机体阳气达到治疗疾病的功效。
2.起居养生
进入立夏,昼长夜短、阳生阴长,起居宜晚睡早起。《黄帝内经》曰:“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立夏后人们应早点起床,晚些入睡,以顺应阳气的生发。夏季多阳光,不要厌恶日长天热,要适当活动,让身体适当出汗,以适应夏季的阳气舒发、养长之气。同时,立夏早晚仍比较凉,日夜温差较大,应注意随时增减衣服。
3.饮食养生
立夏之后气温明显升高,机体出汗多,“汗为心液”,容易耗损人体心阴,导致耗气伤津,出现身体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口干咽燥等症状。此时,应清补养心、滋阴生津,可适当多吃益气养阴清热的食材,运动后要适当饮温水,补充体液。
饮食宜清淡不要太油腻,夏天比较炎热,湿热气候也比较重,所以饮食就宜清淡一点,不要吃得太油腻。本身湿热很重的话吃得太油腻,就会加重我们体内的湿热。暑湿重者,我们可以适当地做一些荷叶粥,比如说在稀饭里面加一些荷叶,或者是薏仁这些健脾利湿的,药食同源的保健食品。
4.运动养生
立夏后,随着气温升高,人们容易汗出,“汗”为心之液,立夏时节要注意不可过度出汗,运动后要适当饮温水,补充体液。立夏时节,选的运动不要过于剧烈,可选择相对平和的运动如太极拳、太极剑、散步、慢跑等。
5.情志养生
立夏以后,天气转热,人的心神易受到扰动,出现心神不宁、燥热不安。因此,值此时节,人们要格外重视精神的调养,宁神静心,加强对心脏的保养,应该保持愉快的情绪,安闲自乐,切忌暴喜伤心,保持神清气和、心情愉快的状态。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6.健运脾胃是关键
进入立夏节气,这个节气脾胃功能也会渐渐好起来,是个养脾胃的好时机。脾胃是人体生产气血的重要脏器,吃进去的东西就是原料,还得要有好的机器才能造出我们需要的能量——气血。给大家介绍两招简易的健运脾胃的方法:
方一:点按或艾灸足三里
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这个穴位是强壮身体的很重要一个保健穴。如果你消化不太好或是有便秘,可以再按按上巨虚穴,这个专门治疗腹痛、腹泻、便秘、消化不良。
方二:“四君子”粥
人参9克(常服用者可换成党参),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9克,以上合称“四君子汤”,加上大米熬煮成粥。这个方子补益脾胃,温补而不燥热,补益而不峻猛,有君子之德,故名“四君子”。
立夏已至,愿我们都有一个健康长久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