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无事,翻了翻《爱眉小扎》,两百多页的书信,记录着徐自摩和陆小曼爱情生活的点滴,读完后唏嘘不已。
提到陆小曼,脑海里浮现的是一个身穿华美旗袍的女子,踏着舞步,端着红酒,摇曳生姿。像一束长满刺的玫瑰,浓郁妩媚,柔情芬芳,让人不由自主的沉溺。
她似乎一出生就是被上天眷顾的宠儿,轻而易举的拥有世人所追捧的一切:书香名门,家室显赫,才华横溢,貌美可人。精通书法绘画,工笔花卉。也正因如此,这朵楼阁中滋养的娇人玫瑰,注定不识人间烟火,经不起生活的敲打,轻轻一碰便散落满地。正如她一生中所经历的爱情。
不管是王赓还是徐志摩,都是她凄美爱情里的一道抹不掉的印记。
1922年,陆小曼这朵不似凡尘的玫瑰终于被人摘采下来。在北京金鱼胡同,海军联欢社,陆小曼与王赓成为夫妻,盛大隆重的场面轰动了京城。(王赓,梁启超的弟子,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在西点军校学习过军事。先后在密歇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上学,陆军上校,人也丰神俊朗。用现在的话来说,绝对是个镀金的凤凰男。)
彼时,陆小曼十九岁,王赓二十六岁。这场父母撮合的婚姻,在所有人看来都是门当户对,天作之合。一个是京城名媛,一个是将门才子。陆小曼的父母是极满意的,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条件优渥的有为青年才能配得上才情无双的陆小曼。
从小姐变成太太,于陆小曼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陆小曼对于这个大她七岁的丈夫是没有感情基础的,既不喜欢也不讨厌。也许,陆小曼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爱情。只是恰好遇到了一个优秀的人,恰好父母中意,便选择了。
单纯的陆小曼,依旧沉浸在风花雪月的世界里。当结婚的新鲜感和激动平息之后,陆小曼才渐渐发觉自己过的并不幸福,这似乎不是她想要的生活。军人秉性的王赓性格沉闷,木讷少言,不懂浪漫。这样无趣的生活陆小曼是难以接受的。她渴望的是浪漫甜蜜和风花雪月的爱情,渴望的是能陪她一起跳舞赏戏,一个懂她的人,而不是一个眼里只有工作的枯燥之人。作为名媛,陆小曼习惯于穿梭在各种社交场合,骨子里还是喜欢自由繁华不被束缚的生活。本就不是一个安稳持家的传统女子。渐渐的,陆小曼对这段苦闷的婚姻疲倦了。
陆小曼曾说:“婚后一年多才稍懂人事,明白两性的结合不是可以随便听凭别人安排的,在性情和思想上不能相谋而勉强结合是人世间最痛苦的一件事。”
貌合神离的婚姻,最终都是惨淡收场,矛盾终会爆发。
那一天,陆小曼与朋友去跳舞的途中,遇到了王赓。对于陆小曼不听劝告执意跳舞的行为,王赓非常气愤。于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责骂陆小曼,如此屈辱的局面让心高气傲的陆小曼一气之下回到了娘家。
而此时,徐志摩也逐渐走进了陆小曼的生活。因为一场舞会,两人相识。而后,徐志摩便经常陪陆小曼游玩。陆小曼婚后枯燥寂寞的生活因为徐志摩的到来而变得丰富多彩,徐志摩也满足陆小曼对爱情所有的渴望:他浪漫多情,热情似火。他们是同一类人,彼此之间相互吸引。徐志摩会陪她打牌,听戏,跳舞,还写的一手温情的好诗。而才貌双全的陆小曼也入了徐志摩的心底。于是,爱情就悄然萌发了!
当深陷爱情的两人沉浸在热切的美好中,周围的流言飞语也随之铺天盖地而来。即使在当时反封建的新文化浪潮里,那些所谓的文人墨客也无法接受这样的爱情。
不被看好的爱情注定一路荆棘坎坷。
郁达夫曾说:“志摩和小曼的一段浓情,若在进步的社会里,有理解的社会里,这种事情岂不是千古的美谈?”
这样的尴尬境地让两人痛苦不堪,爱情里的酸甜苦辣,陆小曼可算是经历个遍。
她对徐志摩说:“做人为什么不能轰轰烈烈的做一番呢?我愿意从此跟你往高处飞,往明处走,永远再不自暴自弃了。”
一番挣扎磨合,陆小曼终于离开了王赓,投入徐志摩的怀抱。1925年,正式与王赓离婚。
经历了重重阻隔,1926年,陆小曼与徐志摩终于在北海公园图书馆的礼堂里举行了婚礼,却是一场不被祝福的婚礼。以至于后来梁启超的那篇洋洋洒洒征婚词成为后人热议的焦点。
这场复杂纠结的爱情也终于尘埃落定了。尽管与公婆之间隔阂不断,沉浸在浪漫婚姻里的陆小曼还是尝到了幸福美妙的滋味。
两人的浓情蜜意的点点滴滴都被记录于《爱眉小扎》。
“眉(陆小曼别名),这怎好?我有你什么都不要了。文章,事业,荣耀,我都不要了。诗,美术,哲学,我都想丢了。有你,我就什么都有了。抱住你,就抱住了整合宇宙。”两人爱的黏腻,可见一斑。正如徐志摩所说:“我们的爱,并不浅薄,即使有道德罅隙,也是最精纯完美的。”
相比于胡适的主动放手,徐志摩的爱的纯粹,爱的勇敢!
可是,爱情不仅只有风花雪月,再美好的爱情一旦落入凡间就成了人间烟火。
婚后的陆小曼依旧挥霍无度,经济上经常入不敷出,困顿不堪。没有经济来源,生活开始变得艰难,矛盾呈现。
徐志摩面对陆小曼的奢侈也曾苦心劝告:“我不愿意你过分爱物,不愿意你随便花钱,无形中养成‘想什么非要得到不可’的习惯,我将来决不会怎样赚钱的,即使有机会我也不干,因为我认定奢侈的生活不是高尚的生活……”
徐志摩也不得不处处迁就陆小曼,陪她登台演戏,扮演角色。时间久了,徐志摩也厌倦了痛苦了。
生活方式不同的两个人注定摩擦不断,陆小曼的一些小毛病也显露无遗(后来陆小曼染上烟瘾)。即使再唯美的爱情在生活的打磨下,都会露出它本来的色彩。徐志摩终究喜欢的还是浪漫有格调的生活,他看不惯陆小曼的纸醉金迷,不理解她所追求的生活。而陆小曼也开始抱怨,抱怨激情过后平淡无味的生活。
可是,爱情的甘甜过后就是一碗平淡的凉白开。即便是崇尚浪漫爱情的徐志摩也开始认真审视生活,奈何陆小曼从来就不是体贴之人,给不了徐志摩平淡日子里的一饭一蔬。
生活窘迫的诗人开始东奔西走拼命赚钱,爱情也变得心灰意冷,爱的结果也终究是悲凉。就像徐志摩的诗:“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1931年11月,徐志摩本应该参加林徽因的讲座,却因为一场大雾飞机坠毁,意外死亡。三十五岁的徐志摩就这样“轻轻的走了”。那一年,陆小曼正好二十九岁。徐志摩的意外死亡对于陆小曼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悔恨,痛苦也无法挽回逝去的爱人,一篇《哭摩》声泪具下。
好在,徐志摩的离开并没有让陆小曼堕落下去。她不再参加任何交际场合,收起了锋芒,专心学画,整理徐志摩的诗集,成为一个文艺才女。
1965年四月,这个一生才情卓越的女子悄然离去了。一生或悲或喜,惋惜还是愁苦,都散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