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人就象一朵云,飘乎不定,要修炼成型,确实不知要花多少功夫。
就象读书笔记这玩艺,你要得心应手的做好,并能熟练地为以后所用,非要几年甚至几十年功夫不可。这是奥野宣之说的。
我一向以为在细节上耕耘得深的,当属老美,在各种细分行业,都有经典书籍出来。接着英国也不错,比如东尼.博赞的《思维导图》;现在发现日本也不差,比如奥野宣之,就在信息收集上大倡其道,写了《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等等。日本果然是最西化的国家。
二
后一本书是我最近看的,其实也是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如何有效整理信息》。
按照奥野所说:我们读书,先看这书有哪些内容;再看自己有哪些收获。
人是健忘的动物,这本书提倡用笔记来管理读书的整个环节(细节),并“书”尽其用。这五个环节包括: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活用。
下面主要是书中前三章的整理,我用“*”表示自己的想法(收获)。
1、选书:
收集日常生活中所有与书相关的信息,记录想读和需要读的书。
无论是关于哪个领域或主题的,只要你觉得“我想找一本关于××的书”,比如“好想读作者看的书(书中书)”、“不知道有没有罗马历史的入门书”、“好想读××写的随笔”的时候,都可以把需求列成表格。而这篇写满“想读的书”的表格,就是购书清单了。
(书中书、读书随笔,以读过的书为起点接触更进一步的研究主题,可以引发连续阅读的过程、促进知识的体系化,也是一种很好的读书体验。)
备注栏,可以补充一些类似“绝版”“来自……的推荐”或“工作参考资料”的信息。
*:现在可以用“豆瓣”代替,只要看到、想到,就随时在“豆瓣”中搜索,并标注“想读”就好。“亚马逊”中也有类似的“志愿单”功能。
2、购书:
直接找想读的书。
*现在我基本上不去书店了;电子书就读不过来。电子书免费的渠道太多,比如“藏书馆”、比如各种赠书;“网易蜗牛读书”每天赠送一小时,任意读。你如果写书评,再另外赠送。还有自己以前买的书、图书馆的书。书中写得主要是读纸质书的方法,我是尽量往电子书中联想,发现基本是无缝衔接的。
3、读书:
在读的过程中,做好写读书笔记的准备。书都是有重点的,没有必要在以后全部重读,做一些对自己有感触的重点摘抄是有必要的。同时要忽略掉难懂、不感兴趣的地方,精力集中在精华内容上。
读书时,第一遍通读,有感觉的,折一角;再读该部分,有感觉折两角;再读折两角的,有感觉的进行标志、摘抄。
摘抄时用“O”表示书中的内容,用“*”表示自己的想法。要找出关键句以及颠覆你思想的语句。
*书中的读书标志法,对自己的启示:我正常在印象笔记中做摘录,但以前没有统一做法,今后可以这样:第一遍摘录、第二遍加粗、第三遍加亮。目的为读书笔记做准备。
4、记录:
制作读书笔记,记录读书过程中产生的感动或思考,铭记这次读书体验,留下与书交流过的证据。
写读书笔记的好处:
1、读书时写下自己的想法,会使读书有深度;再写读书笔记时,自己会主动整理、完善当时的想法;同时也充实了读书笔记。
2、可以加深记忆,这是不容置疑的。
另外,写读书笔记的时候,还可以参考笔记本里的书评、相关主题报道和过去写过的感想,一连串的思考能更好地让自己完成思想上的飞跃。
5、活用:
通过再次浏览读书笔记,在检索和参考的过程中帮助自己获得智慧、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制作笔记时要注意方便日后重读。
*这方面主要关注笔记的标题(丰富程度)、分组、标签、笔记中的文字标志等方面的综合使用。
(以后会再写一文,主要是在手机中,结合第三方应用做电子读书笔记)
2018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