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5(静心而论1750):
《陪孩子遇见美好的自己》——第5天打卡: 外化(2)
无论是焦点或者叙事中的外化,都是把人与问题分开来对待,人是人,问题是问题,不能因为某个人有某个方面的问题,就给这个人贴上这样的标签。
都可以把问题命名,看到问题的正向面;叙事中聊当事人的兴趣,探讨他的支线故事,可以探讨当事人故事中的一系列情况,如情绪、特质、优势、特长,把这些罗列出来,进行一些梳理,制作基本资料卡,并一一命上名字,可以让当事人独特的生命经验或资源显得更加清晰,让孩子(或当事人)对问题形成自我认同感,让他可以看到自己生命中,其实是非常美好和珍贵的。
比如邻居家一个初三的女孩儿,谈恋爱了,原因是她从班上的前三名一直退到了第十名,她妈妈非常的焦虑, 给班主任打电话问明原因,班主任才说出来这一让她妈妈非常吃惊的话题——孩子早恋了。这个姑娘虽然是早恋了,但她的学习成绩一直还不错,始终排在了班级的前列。
如果用叙事中的外话来解决问题,就是把这个小姑娘与她的早恋这个问题分开来看待,不能因为孩子早恋就全盘否定,说她不是一个好孩子,给她贴上怀孩子的标签;可以让孩子把早恋命名,要和孩子一起去探讨“早恋”这个问题具体情况,与这个问题建立新的关系,给孩子情绪的出口,陪着她一起探讨,这个问题会带来的各种影响罗列出来,包括好的坏的两方面,让孩子很自然的,与这个问题保持一种可观看的距离,让她站在主人的位置上来对待这个问题,看看这个问题会给她带来的哪些好的方面,那些不好的方面, 当我们对问题越来越清楚的时候,就可以找到面对问题的方法和力量。
作为家长,不要把问题视为洪水猛兽,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待问题的态度,我们可以把问题看做是成长的契机,可以与问题建立新的关系,陪着孩子一起去打败这个问题,而不是打败孩子这个人,让孩子自己成为他生命的专家,让他拥有掌控感,自信心和力量,让孩子找到更美好的自己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