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1】选摘
只有记得住要点,才能够理顺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但更多的时候,理顺逻辑关系本身并不难,因为说者总是会用“因为……,所以……”,“其次……”等语言线索来组织自己的内容。可是,有效倾听、有效理解的关键在于那些隐含的信息。准确地讲,那些隐含的信息不是“听”到的,而是“想”到的——动用自己“多余”的脑力所想到的。
说者的语篇内容可以分为两类:事实和看法。如果是事实,那么我们就要花时间想想“他所陈述的内容真实性如何”。如果是看法,那么我们就要花时间想想“他的这个看法/意见的根源在哪”。
【step2】思考
一直以为说的人更累,因为会动用脑袋、嘴巴、甚至还有肢体,而听的人呢,只要带着耳朵就可以了。而事实上,如果只带着耳朵听,没有记录,没有思考,大部分的信息都会被遗忘的,听了和没听没多大区别。这就可以解释,同样的老师授课,为什么学员的吸收会有所不同。那些在上课之前就带着问题来的学员,他们的消化吸收更好一些,所以好的授课老师一定是能够引发学员思考的老师。
在沟通过程中,一定要区分什么是事实什么是看法,昨天听一位老师的语音课,恰恰也提到了这一点。人际沟通,沟而不通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没有人际界限感,别人的事儿总想插一手,或者是明明是自己的事儿硬强加给别人,要别人对事情负责;第二个就是没有区分事实和看法,试想一下,如果沟通的基础不是以事实为依据进行沟通,而是以某人主观的看法沟通,那很有可能会离事实越来越远,沟通完了之后,甚至都不知道双方在说什么。所以在听的时候,一定要思考,哪些是事实,他所陈述的内容真实性如何?那些是看法,他的这个看法/意见的根源在哪。如果肯花时间和精力搜寻隐含的信息,听者便有能力去做下一件更重要的事情:预期
【step3】行动
在听别人说话的时候,注意区分哪些是事实,哪些是看法,把事实的归事实,把看法的归看法。如果是事实,那么就花时间想想“他所陈述的内容真实性如何”。如果是看法,就花时间想想“他的这个看法/意见的根源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