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力” 是世界500强企业推崇的优秀员工必备的能力素质之一,被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誉为:主宰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在欧美国家尤其是美国,在20年前就将“独立思考”的教学带入了课堂,并取得了卓越的成果。许多在国际上获得成功的人,都在年轻时学过这项技巧。
“独立思考”就是在面对有标准答案或者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时,独立用大脑进行“彻底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这是每一个职场人士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场景一:企划部门计划推出一款音像制品——通过“多听”来提高英语能力。老板让大家说一下这个方案的可行性。
场景二:公司准备开新品发布会,老板让你去预定酒店。有三个不同条件的酒店:a酒店价格高,但是环境音响设备好;b酒店价格便宜,但是设备老旧;c酒店综合性价比高,但是路途遥远。你应该如何选择,老板才会满意。
在职场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需要我们独立思考,做出决策,展现自己的能力,让老板对你刮目相看。
但是,大多数人只是凭一时的想法或经验去解决问题。很少会想,为了解决问题,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考虑?角度有哪些?有没有一个可供遵循的思路?
在大学里教授“思考力”课程长达20年的狩野未希,在《哈佛的6堂独立思考》这本书中,提出了建立“独立思考能力”的各种技巧。让你能够对事情深入了解,深入思考,合理预测,接近事情的本质,以帮助你做出正确的判断。
一、凡事要讲“根据”,这是独立性思考的基础
无论我们最后给出什么样的意见,都要有根据作为支撑。
任何意见如果没有好的“根据”作为支撑,就没有任何说服力。
所以“根据”是自始至终贯穿于你思考的整个过程的。没有根据的结论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所以在工作中我们就要养成寻找“根据”的习惯。多提问,层层深入,“打破砂锅问到底”,是帮助你找到“根据”,接近事情本质的好方法。
这在欧美人的英语文化中体现的特别明显,在许多谈判或者会议等工作场合,都是非常平常的事情。
作者亲身经历了一件至今让他吃惊的讲“根据”的事情。
一位美国朋友问:“晚饭吃什么?”
作者说:“饺子”
朋友又问:“为什么?“
你可能会感到不可思议,觉得这种事情没有必要这样刨根问底。
那是因为你没有这样的思考习惯。当你真正将这种思考方式带入到你的生活和工作中时,你会发现,经过这样的“提问”式的思考之后,你会得到更多的信息,会将事情了解的更加透彻,你以为了解的非常清楚的事情,还会有新的发现。
无论是了解情况,还是提出建议,都要有思考“根据”的习惯,可以让你获得更多的信息,也会让你的意见具有说服力。
二、深入了解
在对一件事情给出意见之前,你需要对这件事情做深入了解,我们只有感觉“自己已经真正了解了”,才会作出判断。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你的感觉常常会欺骗你。
这就像许多学生学习一样,听老师讲了觉得明白了,但是做题却不会,会的做不对,自己发现不了漏洞,但是一检测,问题就会暴露无遗。
在《哈佛的6堂独立思考课》中,也给出了检验你理解程度的方法:
1.自我检验:模拟用简单易懂的话给5岁的小孩解释这件事,如果这个信息连5岁的小孩都能明白,说明你对这件事已经深入理解了。
2.向对方检验:向对方提问,确定自己是否足够了解对方的说法。
提问可以遵循这12项原则:
1.何时、何地、谁、做了什么、怎么做的?
2.“为了什么目的?”“为什么对此这么有把握?”
3.对别人给的信息提问。
4.探究必要性。“真的有必要搞这次大型活动吗?”
5.探究数据是否正确、妥当。“别的地区这样做成功了,但是我们和他们的情况一样吗?”
6.对于模糊的用词进行提问。
7.引用相似但不同的例子。
8.确认事物的两面性。“这样做的缺点是什么?”
9.询问契机、起因。“一开始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
10.询问为什么是在“现在”进行?
11.询问长期发展的结果。
12.以采访者的姿态追问背景。
同时你还需要明确,你了解到的必须是“事实”,而不是通过事实引申出来的“意见”。因为只有“事实”才能作为给出意见的依据。
怎么判断哪些是“事实”呢?“事实”是有证据可以证明的。
例如,“经过对1万人的数据统计,听力能力提高的人,托福考试的成绩一定也会提高。”这是有数据证明的“事实”。
但是如果有人因为上面的调查结果,而引申出结论说:“只要提升听力能力,就能提升英语的综合能力”。这个说法就是由“事实”引申出来的“意见”,不能做为判断的依据。
明确区分“事实”和“意见”,才能防止自己做出错误的判断。
三、深入思考
深入思考,就是要从多个角度去看待问题,也就是常说的“换位思考”。
世界上有无数种“立场”:商务人士的立场、老板的立场、消费者的立场……而且各个立场都有各自的感受、考虑和理由,所以各个立场下解读同一件事时,最大的特征就是会有“偏见”。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就需要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上去思考,这样你就能理解不同立场的想法和感受,以及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
特别是从反对者的角度去考虑,找出对方这样想的根据,你就能够将一些看起来不可思议的问题想明白,从而消除误会,减少沟通上的障碍,使你的想法更加的丰富和有深度。
在《哈佛的6堂独立思考》这本书中,特别提出2个非常有用的思考角度,就是:
1.站在“不可忽视者”的角度来思考,想一想“那个人最想得到的是什么?”
什么是“不可忽视者”?
就是和这件事有密切联系的人,或者利益相关的人。如老板、销售人员、顾客、厂家等等,总之,是会和这件事有关系的人。
从“不可忽视者”中选出2~3个关键人物,思考“那个人最想得到的是什么?”
比如,上面提到的音像制品的方案——“通过多听就能提高英语能力”。
你要去判断这个方案的可行性时,你肯定要考虑顾客。如果将顾客定位为商务人士,你要想一下“商务人士最想得到的是什么?”
他们应该是想通过学习英语提升工作的能力,而工作能力的提升主要在于英语沟通能力的提高,而不只是听力的提高。
这时候你就会发现,“只靠多听来提高英语能力”,是不够全面的,还需要加入多说和沟通的部分来完善这款商品。
这样你是不是就发现了方案中的一些问题呢?
这种方法让你的想法更加开阔,避免受到局限。
2.思考“相反的意见”来反对自己
对于一件事情不要只想一个方面,而要多想一想它的对立面。
如果你对一件事情是“赞成”的态度,那么你还要站在他的对立面,去反对自己的想法,并找出你反对的根据。这样可以使你的想法更加的丰富和有深度。
非常简单的一个操作方法就是:在你得出一个结论之后,反问自己:“真的是这样吗?”
例如,你觉得“事情变成这种地步,都是我的错。”并在心里反问自己:“真的吗?”,并指出“不是我的错”的根据,让自己原有的意见和反对的意见相碰撞。
通过说出反驳的依据,让你拨开迷雾见事实,防止你被眼前的事情蒙蔽了双眼,做出正确的判断。
四、预测未来,决定现在应采取的行动
我们对一件事情做了深入的理解,重视事情的根据,增加了多角度的观点,我们还要对未来做出合理的预测。因为任何的判断都是现在为未来做决定。
“预测未来”是独立思考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我们要思考“如果它成为现实的话,会怎么样?”以便能决定现在应采取的措施。
作者具体给出了预测未来的4个步骤:
1.从发展顺利和发展不顺利两种情况下,分别去思考。
2.思考对应的措施,应采取的行动。
3.思考这些措施有没有实现的可能。
4.思考这些措施有没有现在执行的必要?只有是“绝对有必要的措施”,才可以被采纳。如果看不清,是否有必要,就要问自己“采取措施的真正的目的是什么”,有没有其他可以替代的方案?如果有,就可以将多个方案进行比较,看看哪一个更可行。
例如:为了使部门人员之间交流信息更方便、更快速,决定每周组织一次同事聚餐。
我们要考虑:
谁来通知安排场地?
有人缺席如何弥补?
为了增进交流,只有这一个方案可以采纳吗?
如果是组建微信群交流,是不是也可行呢?
……
让你准确的预见到,如果这件事情发生了,是什么样?我们应采取什么措施?这样即使以后我们的决定发生偏差,我们也有措施应对。
曾经看到一个哥伦比亚大学留学生,讲述她上课时的痛苦感受:“我的那些美国同学,都擅长表达自己的想法,说的有理有据,整堂课都听他们不停的提问、讨论,而我根本插不上嘴,光忙着听他们在说什么,好不容易我自己想出一些答案,下课铃却响了。”
在我们的教育中对于“独立思考”没有系统的课程,需要我们在职场中不断提高这个能力,形成一套系统的表达意见的模式,这样你就能随时随地提出真知灼见,让你在职场中脱颖而出。
我是一切亦心,喜欢读书、思考,愿意和您分享读书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