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看刘强东。京东里有个策略很有意思,那就是尽量只做5%的利润,不做10%的利润,因为10%就可能会引来100个竞争者。我在想,可能是因为他的规模化,5%的利润就是其他厂家的成本价了,这样就没人愿意来做这个细分市场,就可以达到间接的垄断了,可以很稳定地做下去。
很有意思的是,看京东和苏宁、京东和当当的价格战,都是贴补自己的小副业来挑起对方量大的主业,用自己的小规模牺牲来换取对手大量的阵亡,从而逼迫对手投降,或做大自己的小产品线份额。
要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有两种办法,一是降低成本,二是增加效率。就像我们去餐厅吃饭,他可以进货买更便宜的食材,也可以通过增加翻台率来提升利润。
书里说,阿里也建菜鸟,和京东是殊途同归。这种集团军的作战,不再看谁的狙击手枪法好不好,而是看你海陆空军的协同作战的资源整合能力。深有体会,最难的就是不同工种协同作战的调度,因为总有一两个工种的职责是为大部队局部牺牲。
马路上看到一辆集卡,车头居然加装了一台家用空调,外机挂在驾驶室后面,很是拉风。好像从来没见过,很是好奇,不知道内机是怎么装的,也不知道220V的空调用电是怎么解决的。虽然集卡司机有这个需求,但我想董明珠大概也没想到过这类解决办法,毕竟驾驶室里加个内机不是她能控制得了的。和邻居们探讨了一下,估计是因为卡车司机开夜车睡觉时用的,因为不可能睡着了一直开着发动机,但是如何解决供电问题还是没想明白。
我觉得市面上的厨房空调还属于稀缺产品,这一品类只要开发出来,就一定会像洗碗水槽机一样畅销。从客户角度去思考问题,就能发现许多原本不存在的商机,很有意思。
书里还讲到,90后的特点是,对钱看得不太重,他们更关心能做自己喜欢的事,被别人认可。
讲到企业文化,书里有句话讲的很哲理:不论酸甜苦辣哪种味道,最终汇到大海都是咸的。
有个互换资源的方式不错,就是京东配送订单的时候,发放麦当劳的宣传单,而京东的广告牌在麦当劳的门店进行展示。这种互相交换资源的方式,对大家都没有伤害,反而共同引起增量。是个不错的资源互补案例。
以前一直以为京东是家电商,最类似的是天猫,看完这本书我才恍然大悟,其实京东更加像是中国邮政的替代民营公司,物流才是其核心竞争力。以后得买本介绍当当的书,不管顺丰淘宝京东当当苏宁国美亚马逊,每家都应该了解一点,看看他们各自的优缺点在哪里。在当当买了这么多书,回想起来当当的物流还真是超速的,经常半夜下单早上就到了,仔细一看书还是从无锡仓库发来的。
以前不知道京东农村包围城市的意义,现在才知道他为什么做渠道下沉到三四线城市。原来根据零售业以往的层层代理分销制度,一件商品在北京的价格比三四线和偏远城市的价格相差非常多,因为一层层的批发商要进行加价,物流也要层层加价。我相信淘宝加物流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京东的好处是他只做正品,同时他的物流是自己的,内部整合速度更快,这样会更容易打动三四线以及县城人民。
看看京东和亚马逊通过处理数据来提升供应链的效率,让我想起了功夫里的那句话——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书里还有这样一句话很有哲理: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
有些事情之前没想到,看了书才明白,比如说京东是自建运输体系的,但是来回的货物量是不平均的。如果北京发货到成都只需要两天,而返程却要三天,并不是因为回去的车开得慢,而是因为要凑齐整车再发货。这就好比飞机的去程和返程或者高铁的去程和返程,可能返程的空驶率是非常高的。我在想,高铁上面对春运返程的空车厢,完全可以拉一些年货回到大城市呀。
刘强东还提出了针对消费品行业的“十节甘蔗”理论,即零售消费品行业的价值链分为上下5个环节,前5个环节归品牌商——创意设计研发制造定价,后面五大环节归零售商——营销交易仓储配送售后。
书里还有很多的金句,比如说:鸡蛋从内往外打破是新生,从外往内打破就是破碎。
刘强东有这样一句话,让我深有同感:在学习过程中,也许你花了很多时间读了一本书,只记住了其中的一句话,但这句话影响了你的一生,也就值了。
今日智力:创京东,完。
今日健康:俯卧撑40+40+2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