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很多刑罚,随着新朝代的不断出现,刑罚体制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不过“发配”自从出现在刑罚行列中之后就几乎没有被取消过,而很多人也一直好奇一点:
古代为什么不将犯人直接关进监狱,而是花大功夫把人发配到千里之外呢?
发配
很多人都以为发配与流放是一个概念,事实上这两者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所谓“流放”,简单理解就是将犯人或者被牵连者直接押解到偏远荒僻远离家乡的地方生活。
而“发配”指的是把人送至某个地方服劳役。这两者从惩罚力度上来看,发配要更加严重一些,它具有终身永久的性质,即便是犯人自己死了,子孙后代还要接替祖辈的惩罚一直生活下去。而古代之所以选择这种惩罚方式,最主要的原因有三点。
选择发配的原因一:折磨犯人
在历史上明王朝的官员最喜欢使用发配之刑,毕竟这样能够同时折磨犯人的身心。据悉明朝的时候,犯人们主要被发配的地方是极南极北之地,这些地方环境都非常恶劣,且几乎没什么人烟。
犯人在经过数千里的徒步跋涉之后本就疲惫不堪,等到了被发配之地之后还要进行非常繁重的体力活动。
很多犯人以前也是享受着锦衣玉食的官员,就算俸禄再低也至少比平民要好上不少,当他们被判处发配之刑以后,有一部分人会因为疾病或者劳累死在路上。
还有一些人则会在发配之地积劳成疾,最终早早离世,正是因为发配之刑非常折磨人,因此很多人也将发配之刑称为“仅次于死刑的古代刑罚”。
选择发配的原因二:垦荒
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农业,这一点从“士农工商”的排序上就能够看出来。
虽说古代中国很多人都会从事农业劳动,但国境内还是有不少土地因没人耕种而沦为荒地,其中特别是边疆地带。
那里本来就人烟稀少,土地还非常贫瘠,很多本地居民还会为了能够得到更好的生活而想方设法地向中心城镇迁居,进而致使当地变得更加荒凉。国家为了充实这些地方的人口,尽可能多地开垦荒地,便选择将罪犯直接发配边疆。
选择发配的原因三:不见血版“斩草除根”
前文我们也提到了,发配之刑具有终身永久的特点,犯人死后确实能够摆脱折磨,但他的子孙后代却依旧处于惩罚之中。
再加上古代有“连坐”制度,这就使得很多时候被判处发配之刑的不光只有犯人,还有与犯人有血缘关系的亲眷以及有交集的友人邻居。
很多犯人会在发配过程中抑郁早逝,就是因为他们觉得是自己连累了那么多人,心理负担实在太重了。而对于朝廷来说,发配也是不见血版的“斩草除根”,因为被发配的犯人以及相关人等几乎不可能再回来展开报复。
结语
总而言之,古代不将犯人直接关进监狱而是选择发配犯人的原因主要还是惩罚犯人以及“物尽其用”。由于发配之刑非常痛苦,很多人宁可被干脆利落地砍头也不愿意被发配边疆。
毕竟古人非常重视孝悌忠义,为自己家人不断奋斗或为兄弟出生入死的例子比比皆是,发配对于这些人来说无疑是非常残忍的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