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启发问题:“假如你被困在一个迷宫里,在即将走出迷宫时,面对着两扇分别由两个人守护的门:一道是生门,一道是死门。生门门口的守护者,永远说真话;死门门口的守护者,则永远说假话。你并不知道哪个是生门,哪个是死门,但是守护的人都知道。现在你只能问其中一个人一个问题来判断哪个是生门,哪个是死门。你会问什么问题呢??”
<问题说明>
我们先不直接聊这个问题,仍然先聊一聊关于问问题的思路。有的时候,我们同事或者朋友在一起交流,想了解对方更真实的想法,如果直接问一些宽泛的问题的话,很有可能收到泛泛的回答。对方有可能是故意回避,也有可能不是故意不好好回答,而是一时间不知道从什么说起。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下面这两组问题。
1-a “我和你妈谁更重要?”
1-b “如果我和你妈同时掉进河里了,你会先救谁?”
2-a “你觉得你这事办得有什么问题吗?”
2-b “你觉得如果让小张去做这个事,他会怎么做呢?”
《提问的秘密》里提到了一种假设性提问的设计。
假设性提问一般用于当直接提问无法获得信息时,通过各类假设来进行旁敲侧击。在涉及对方的信念与价值观领域时,作用尤其明显。很多时候对方可能也并不清楚自己潜意识中的想法,如信念与价值观是什么,假设性提问能很好地引导对方思考。假设性问题迫使对方不得不换一种方式思考问题,设身处地地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假设性问题有四种类型,可以根据情况来因地制宜的设计。
一、针对时间的假设
针对时间的假设提问,往往是直接沟通可能存在困难,于是拉对方坐上“时光穿梭机”,穿梭于过于或未来之间。穿越到过去,可以帮助对方进行情景再现,让对方总结过往的得与失、功与过;穿越到未来,可以让对方想象自己想要什么,并在今天付出努力。
我们想象一个场景:有位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在你面前,你想采访他关于大学生涯的感悟。
一般性直接问题—— “大学四年,你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针对时间的假设性提问——“如果让你重新读一次大学,你会如何度过四年的时光呢?”
前者只能让对方泛泛而谈,后者却可以让对方反思自己错过了什么,需要弥补的是什么,有价值的需要保留的是什么。
再想象一个场景,如果你是一位客服主管,员工小李昨天在处理一个投诉客户的时候,表现有些急躁,最后导致客户投诉。如果你直接问:“小李,你觉得昨天在处理那个投诉客户时表现如何?”小李出于本能的自我维护,可能会辩解一番,甚至批评客户的投诉不合理。这个时候,你同样可以问一个关于时间假设的问题:
“如果时间倒回到昨天,那个客户投诉让你重新处理一次,你会如何应对呢?”
从小李自身的正面动机来看,他也并不希望客户投诉升级,这样的假设性提问容易让他有更多的理性思考。
二、针对情景的假设
“老公,如果我和你妈妈同时掉进河里了,你会先救谁?”就是一个经典的情境假设问题。
假设性问题的好处在于,并没有直接问“我和你妈谁更重要”,因为男人会一本正经地回答“都很重要”。当假设“我和你妈都掉进水里了”时,男人就必须做出先救谁的选择,在假设的情境下,让对方做出自己的选择,往往可以有技巧地了解对方更深层的想法。当然这个问题本身被聊的太多了,效果已经大打折扣了,面对实际的情形,需要更新具体的情境。
这类情景假设的提问经常用于主持采访、销售谈判、招聘面试,这类提问往往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层次地了解对方的想法。
· “如果你看到卡车冲向那个孩子,你敢不敢冲上去救人?”
· “假如你的妻子现在在你面前,你会对她说什么呢?”
· “如果今天是世界末日,你最希望和谁一起度过?”
· “如果你的领导要求你加班,你会怎么回复你的领导?”
三、与现实相反的假设
“人一生不可能同时踏进两条河”,当一个人选择了一条道路时,我们进行与现有选择相反的假设性提问,往往就是引导对方思考:现有的方式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如果不是踏进这条河,另外一条河会是什么风景?
如果对方的现实是负面甚至悲惨的,通过与现实相反的假设性提问,往往能引导其进行正面思考与反省,让对方想象出对应的美好,进而指引其发生改变或行动,如:
· “假如你当初听了前妻的话,把赌瘾戒了,你觉得前妻会和你离婚吗?”
· “如果你那时拒绝了毒品,你觉得现在会是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如果对方的现实是正面或者美好的,通过与现实相反的假设性提问,让对方更多地珍惜现在,活在当下,如:
· “如果你当初不敢下海创业,你觉得你的职业发展会是怎样的呢?”
· “如果当初你继续在街头混,你觉得现在可能是一种什么状态呢?”
四、针对角色的假设
开篇的启发问题——生死之问是一个经典的逻辑推理题目。
这道题目的答案是,你可以选择其中一扇门,问守护者:“如果你是另一个人,你会说这扇门是生门还是死门?”
当你提出这个问题后,如果你遇到的是生门,那么永远说真话的守护者,他会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呢?站在说假话的人的立场,所以他会说是死门。如果被问的是死门的守护者,即说谎话的人,他要站在说真话的人的立场,说真话的人应该回答是死门,但是同时他自己又是说谎话的人,所以他最终的回答是生门。
所以你的判断是,问其中一个人这个问题,回答是生门,则你面对的是死门;如果对方回答是死门,则你面对的是生门。
这道著名的逻辑测试题,给我们的启发是提问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角色来设计。
针对角色的假设,常见的问题包括:
· “如果你是我,你会怎么做?”
· “如果你是他,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如果你是我”和“如果你是他”,这样的问题经常可以让我们在沟通中,引导对方进行换位思考,尤其当我们面临两难境界时,可以让对方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处境或难处。
“如果你是我,你会怎么做”的角色假设类问题,还可以引导对方说出真实的想法。当你有些做法想听取对方的评价时,如果你直接询问“你觉得我这样做对不对”“你觉得我应不应该这样”这类问题,往往让对方有一定的社交心理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中,对方往往会礼貌地认同你:“你做得对。”如果你是真心想了解对方的态度,不妨问个角色假设类的问题:“这件事情,如果你是我,你会怎么处理呢?”最后得到的答案可能比直接询问要真实。
磁石采用假设性问题提问
因为虫虫是半路转型小提琴老师,非科班出身,难度还是不小。磁石试图用假设性问题来帮她梳理,更好的走这个转型路线。
时间假设:假如回到10年前,你刚接触小提琴,你还会选择学习小提琴,并且一直坚持到现在吗?
情境假设:假如跟你学习的小孩子,大多学了三个月就不愿意学了,你会怎么办?
相反假设:假如你当年没有接触小提琴,那现在你会是什么样子呢?
角色假设:如果你是牛牛,你会对虫虫提些什么建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