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知道你们还记不记得年少时光里,阳光下擦肩而过后而故作的假正经,躲过父母的眼睛看着某样东西痴痴发笑,黑夜中随着被窝中暗淡灯光亮起而扬起的嘴角。
今天和小侄女闲扯,听到现在小孩子谈起喜欢这个词,多是轻松愉悦,甚至有点无畏后路,都清楚地认知,不过是过家家一般,多得是一见钟情,也多得是暗念已久,却又大路各朝一边走得潇洒自由。末了,她突然对我说一句,还是我们好,什么都不用考虑,你们现在啊,考虑的可多了。猛然一戳,顿了几秒才回她,是啊,我们只会越来越考虑的多。
[ 2 ]
在回家的路上,记起细细碎碎的片段。小学的时候两个人的感情仿佛是一堆人推推挤挤成的,在各路玩笑、推攘中朝着对方前进。一个印着对方生肖的游戏币和一颗大大的棒棒糖就是一个足够特别的礼物,还得躲过众人的眼睛,在课下悄悄给ta,这样躲躲藏藏的氛围中的传递好像才是最真挚的表达。
慢慢长大以后,开始学会两个人的独处,表达喜欢的勇气不再是在人群的推挤中走向ta,而是主动牵起ta的手在人群中穿梭。明明是两个孩子,却仿佛融入了大人的圈子,嘻嘻笑笑,只见青葱岁月里的纯真。在离家几百米的地方停下,看一会你,又看一会你身后不远处的家,不舍的说一句,明天见啦。等ta消失在楼梯的拐角,再转身踢着路边的石头,不时看看天空过于耀眼的太阳,闭眼几秒不由自主地想起ta今天笑了几次。越过懵懂之后的喜欢好像在纯粹里面加了一些闪亮的东西,那些小东西慢慢在指引一个方向,责任。
再后来,圈子越来越丰富多彩,喜欢好像也多了点色彩,多了些层次。刺眼阳光中忽入眼帘的一颦一笑,穿梭在人群中的忙碌身影,触及内心的只言片语,更多的点点滴滴在你内心的某一隅累积、发芽、生根。抓住内心的不再是一眼可见的眉眼,而是觉得,ta好像让你的心突然柔软了一点,似乎在另一个平行时空里,ta见过你这一路走来的风雪。你在生活中最平凡不过的神态和动作,却被ta仔仔细细地收藏在小匣子里,成为喜欢你的具象。就像在冰层下穿梭游动的鱼,即使在气温很低的环境里也不会冰封起来,因为,那就是生活恰到其处的环境呀。
[ 3 ]
年深月久,穿越在人海之中,不断地相逢又分离,慢慢地,喜欢变得纷繁复杂,越来越多的东西可以支撑起我们的内心,以至于喜欢的份量好像越变越轻。前几天朋友突然发出感慨,她当初随着感情结束而换的签名马上快一年了,不由让人再次感叹: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见识到时光的力量之后我们开始小心翼翼。有时候觉得,足够绵长的感情,好像才能慢慢生发情愫,才够细细品味,才足以成为“托底”。而这样的感情,变成了物以稀为贵的又一种诠释。《无问西东》里面的陈鹏对王佳敏说:你别怕,我会跟你一起往下掉,我就是那个给你托底的人。他带她狂奔于校园去认识“核”,他带她远离疯狂无知的人群去寻找新生,他接住恐惧、无助包围的她,穿过厚重又长久的岁月,和她一起在人间浮华中沉降。又或者像《大约在冬季》中的安然和齐啸,面对生活的一地鸡毛,两人之间触碰、建立、坍塌、重建,一次次妥协于岁月,等待岁月的最终选择。不过还好,28年后他们最终平了山海。
万事如意终究是少数,多得是来日方长变成大梦一场的遗憾。最终一部分人走进认知闭合的圈子,面对情绪的车祸,肇事逃逸。又有一些人,无畏被世事所破碎的时光,只要见ta一眼,就以为阳光正好,岁月可期,高兴地丢掉身上所有的被子,也无妨太阳下山之后,自己会被冻成一个傻子。“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不就是如此吗。他似乎是岁月中不可多得的宝藏,见过他的重重山海,万里波涛,满天星光,看过他的夜凉如水,秋雨凌冽,雪色苍茫。她可以穿过温柔的春,跳出顽皮的夏,走过蓬松的秋,翻越荒芜的冬,去到他的身边。但若他是无拘无束的风,遨游天空的鸟,她也愿意把万物给他,让他自由。
[ 4 ]
成熟真的会随着年龄而来吗,有时候来临的好像只有年龄。18岁是长大的代名词,真正的18岁以后,却又好像并不是所有人都长大了。
有时候我会想,17岁的纯粹、20岁的甘愿都是难得的,但任何时候的喜欢好像都不应该成为一种负担。在一切都无可避免的走向庸俗之后,还有自己的心之所向,向往他或是向往自由,所要追求的,不过就是不留遗憾。用正确的方式,给遗憾一点重生的机会。所谓正确的方式,大概是保留一点纯粹和勇敢,携手一起或是独自向前,悄声在生活的一旁放一颗糖,告诉ta或是自己,你看,阳光和我,都在迎接你。你说,这算不算是又一种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