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江湖多年后,华氏三兄弟先后回乡各自开了自己的修车店。
按照各自的理解,他们的修理店各有不同。
华佗大哥从开店起就主张用定期预防性养护来防止车辆出现故障,一直在他这里做定期养护的车辆,基本上都可以做到二三十万公里甚至更多无大修,车辆全生命周期内每公里综合使用成本更低,车况更好,二手车保值率也更高。尽管华佗大哥的养护店没有做过什么宣传,却经过老客户不断的口口相传,形成了远近闻名的好口碑。
前年春天的时候,突然开始兴起了一股投资创业的热潮。有京城来的投资人找到了华大哥,给华大哥展示描绘了一幅美好广阔的创业前景,力邀华大哥以店入股,共同成立了一家新的公司,并将他的小店从内外形象、到产品和施工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包装,还起了一个高大上的名字——“华氏养车堂”。
华大哥于是就成为了新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开始与新公司的CEO一起,频繁出席各种会议,宣传招募加盟。一些华大哥的同行旧友也在华大哥的影响和邀请下加入到新公司,大家都使用“华氏养车堂”品牌和形象,成为了新公司的合伙人。
很快,在举国的投资热潮中,“华氏养车堂”又得到了一轮新的投资,在资本的推动下,开发了“华氏养车”APP和“华氏上门”等服务项目,目标是可以不受门店地域的限制,迅速占领市场获取更多的客户。有些看好汽车服务行业想投资的外行人因“华氏养车堂”经营模式的“简单、易懂、好操作”也纷纷开始加盟。使得“华氏养车堂”连锁很快就成为去年后市场创业热潮中有名的连锁品牌之一。华大哥和他的CEO开始频频成为各大论坛的座上宾,一时意气风发、指点江山。
华二哥的修理厂,保养修理保险一条龙,客户合理不合理的要求在这里都有办法解决,加上本乡本土的客户邻里关系处得热热乎乎,十几年下来,在本地又陆续开了三家分店,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维修品牌——“二哥修车”。
在大哥的连锁品牌“华氏养车堂”没有开到自己家门口之前,二哥的日子一直是过得很舒服的。不过,自从街对面有人加盟了大哥的”“华氏养车堂”之后,这个新店在总部的支持下,把营销活动做得风生水起,而且因为服务项目标准化程度和透明度较高,对客户的宣传和互动、服务流程几乎都可以通过手机上完成,很得90后年轻客户的喜欢,口碑传播的很快。
这个加盟店的店主原本不懂维修技术,但店面装修形象专业高大上,各种养护套餐设置得很具诱惑性,价格更低,还有很多的免费服务,加上各种宣传手段多样,每天的各种培训让员工激情满满、干劲十足,与新客户关系的建立竟然比他这个老字号还要快。二哥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很多年轻客户被吸引了过去,还有一些年龄较大的老客户,也在被自己的子女们的意见左右着开始动摇,这些客户保养的业务首先受到了冲击。幸好凭着多年的技术和口碑积累,仍有一些老客户依然信任着“二哥修车”,但华二哥却已经坐不住了。
以前从来不出去学习的华二哥,也开始去京城和各地有名的同行那儿去参观,参加各种行业论坛和活动,甚至还报名参加了几个行业培训班。虽然还没搞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但不能被落下的恐惧本能驱使着华二哥不停的到处去听、去看。
华佗则始终痴迷于钻研维修技术,特别是新潮的技术只要一出来,相应的资料和专用设备第一时间要搞到,为此也付出了不少心血和成本。
他一直看不上大哥的“以养代修”和二哥的“什么车都修,什么钱都赚”。他觉得修车就是一门手艺,毛病越复杂,才能越显得自己有价值,才不枉负“神医”的名头。所以从来不做保养业务,只做复杂故障维修和大修。
在华佗创业开始的很长时间里,确实比两位哥哥多赚了很多的钱和名气,甚至一度开了一家大型修理厂,号称专修别人修不了的毛病,还经常在电台做节目答疑解惑,积攒了很多的听众和粉丝,不少人在向他咨询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但因为遇到的都是复杂故障甚至是疑难杂症,事事需要亲力亲为,不敢有半点松懈,加上年轻的徒弟越来越不爱钻研技术,一直没有培养出得力的徒弟和接班人,十几年下来,落得个心力憔悴,头发几乎快掉光了。
特别是近两年,随着大哥的“华氏养车堂”连锁名气越来越大,年轻客户以养代修的意识愈来愈强,出现复杂故障越来越少,维修业务不断萎缩下滑。后来还是在华大哥的建议和帮助下,开始为华大哥的连锁加盟店提供技术培训和技术支持服务,才暂时化解了收入急剧减少的危机。
华佗最近经常唏嘘不已:原以为靠着手艺可以吃一辈子的老师傅,到了快退休的年龄了,却面临失业的风险,干了十几年的老本行,突然间变得看不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