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八点就一万分不情愿地被薅到单位,点名之后,发现其实没我啥事,我就开始坐在办公桌前静心,不是立刻拿起工作开始忙~
这和我之前完全是不同的画风。以前的我会马不停蹄地开始忙忙碌碌。
自从接了目前的工作以后,我可以说经历了好几个阶段。今天自己也深入思考一下,理清下一步的思路。
第一阶段:兵荒马乱
刚接到组织和人事的任务时,我经历了一番手足无措、兵荒马乱。
当时遇到几个棘手的问题,可以说是每一名刚接手新工作的人都会遇到的。
1.业务不熟。我可以说是一张白纸,两眼抹黑地开始干活的。组织和人事的工作有个特点,专业性强、程序繁琐、手续严格。每次完成一项任务,我都要乡里、县城来回几趟还办不好。
2.重点不清。那时我挨了好几顿批评,简直莫名其妙地就被训,明明一秒也没闲着,偏偏就是搞不清楚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被窦部长亲切地骂到:“你这闺女,怎么天天晕乎乎的~”泪奔。
3.不认识人。其实经常跟县里打交道下来我也体会到,上头有人好办事。很多工作,如果和办业务的人员熟悉,抬抬眼也就了了,但如果不熟,来回三趟四趟照样通不过,下次继续跑。我就硬着头皮咬着牙一脸尴尬地和人凑近乎……每天骑着我的小电驴奔波在乡间的道路上~
但是面对这么多问题,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跟开了挂似的,有一个超级好的心态——成长心态。用咱们业内术语叫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我当时心里就一个想法,我只是需要时间,我需要时间去熟悉业务,我需要时间去分清主次,我需要时间去认识各种人员……只要给我时间,不相信自己成长不起来。这次办砸了,下次我就懂了。这个东西没见过不会弄,下次就会了。就这样,渐渐地,业务上越来越可以伪装成熟练地老鸟,渐渐地,到县里也能和不少人假装亲热地打招呼……
慢慢地,这样一点一点成长起来了。
第二阶段:浮躁膨胀
就像我看xx一样。我也经历过一阵子的自我膨胀。具体说起来有以下几个表现:
1.自以为是。自以为认识了几个人,自以为给别人干了几件事,自以为自己已经了不得了。有点沾沾自喜,看不清楚脚下了。觉得目前的工作完全可以胜任。其实不然,我的眼界仍然非常狭窄,业务需要提升的还有太多太多,需要向身边人学习的还有太多太多。
2.拼命工作。是的,你没看错,拼命工作其实也是浮躁心理的体现。这段我要深入分析一下。
先请看这幅图:
我以前看到过这幅图,虽然觉得有用,但是体会得并不深入。最近因为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再次对这个四象限时间管理法有了特别的看法。
运用到工作上,要怎么分析呢?
首先我们是不是很忙?毫无疑问,是的。
那么我们都在忙些什么?我针对我的情况回答一下:
- 组织部临时要的报表
- 人劳局通知开会
- 人事上一些临时的手续
- 来办理组织关系转移的
- 应付检查
- 刷微博
- 玩手机
- 和人交谈、寒暄
- 一些临时的任务
……等
这样分析下来,我的日常工作往往全部都是【紧急的但不重要的】【紧急的且重要的】【不紧急也不重要的】这三类事项。
我们在工作中,从一个菜鸟成长为熟练工,往往是在【紧急且重要的事】中成长起来的,所以这一块事情很重要,也是我们工作中占量最大的。
但是需要注意如果我们想从熟练工成长为游刃有余的优秀人员、甚至是专家,就需要重视第二象限的【重要但不紧急的】事项。
【重要但不紧急】事项是指,与生活品质有关的,包括长期的规划、问题的发掘与预防、参加培训、向上级提出问题处理的建议等等事项。
荒废这个领域将使第一象限日益扩大,使我们陷入更大的压力,在危机中疲于应付。反之,多投入一些时间在这个领域有利于提高实践能力,缩小第一象限的范围。
通俗的说,这一块事项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中的磨刀。如果我们在工作中能做好事先的规划、准备与预防措施,很多急事将无从产生。
我们不会措手不及地面对很多突如其来的任务。
我常常想,为什么我们现在这么多加班,这往往因为第二象限的事项得不到重视。
如果说安排任务是第一象限的事,那么长效机制、监督机制、总结经验、改善缺陷,这些才是真正需要加大投入的第二象限事项。
这个领域的事情不会对我们造成催促力量,所以必须主动去做,这是发挥个人领导力的领域。
这更是传统低效管理者与高效卓越管理者的重要区别标志。
刚才我说,我要调整我的工作方法,改变我对工作的投入,就是指这一方面。
我要通过长期且艰巨的调整,把80%的精力投入到该象限,以使第一象限的“急”事无限变少,不再瞎“忙”。
反过来,我为什么说“拼命工作”是浮躁的表现。因为看起来埋头苦干,往往是没有走心、没有真正深入地分析自己的工作需要什么。反而自己的生活空间也被占据,更重要的心灵、身体、精神、智力、情感等同样极为重要、迫切需要提升的方面,被忽视掉。长此以往,我们只会感到越来越糟糕。
说了这么多,其实是最近看了书的小小一点感悟,先分享给你们,希望我们都能跳出瞎忙的境地,站到更高的地方,去看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