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扳手腕竞技,也称掰手腕比赛,双方比的是臂力和腕力。有资料介绍,它是上世纪50、60年代开始出现的地区性和国际性比赛项目。以自小时候起就经常玩乐这个活动看来,掰手腕这个活动项目,莫非是我们这一代人首创并推广开来的?
在我们海岛古城区域,人们习惯于将掰手腕用本腔称之为“握手霸”,闽南语词汇里常见的“遏手把”这个词。
遏手把,闽南语词条这样解释:俩人以手腕双交,各自向自己的方向加力施压,任何一方的手被对方扳倒,即算输了。这是一种相互较量手劲和技巧的活动。
那么,闽南语“遏~手把”。手把,较浅现易理解,泛指手与腕的概称。遏(音at),也就是折,指双手在用力状态下将物品折断成两半。例如:伊将甘蔗遏成两节(他把甘蔗折断成两节)。遏手把,以“遏”字为主动词,而“手把”为遏字的后缀分解之。
扳手腕也好掰手腕也罢,重点在汉语普通话的扳或掰。先说掰字,有两层意思,双手使劲将东西分开,如掰玉米、掰个苹果分两片等;胡扯乱吹,如瞎掰、乱掰。扳字,意思有三,向某一方向拉;将物体反转过来;挽回颓势,如比赛场上某队某人终于将比分掰平了等等。
但是在闽南语里的“掰(poe2轻音赔)字,其表达的却是拔开、轻拂或者挡开的意思。如,頭鬃亂了,恁小掰一下(头发风吹乱了,你稍微整理一下);落海伊會曉掰两下(下到水里他会游一小阵子)。另外我们日常所说的“掰手面”这个词组,意思即是动手与人争闹争吵,例如:恁莫佮伊掰手面矣(你不要跟他起争执了)。
回过头我们再说说本地腔调所表达的“握手~霸”。用动词握手两字,表现双方手指手掌的双互持握抓紧、或控制掌管的初始动作(这与该运动项目的竞赛规则似乎更为贴切),严格表现竞技之前双方的预备动作,“握手”之后,等待裁判一声令下,竞技开始,双方争夺“霸主”。此时能展现比赛的关健词可多了,膊肘发力、架势威勇、青筋爆涨、墩输赢胜、涨红了脸……不一而足,忽略不表。
如此,“握手霸”与遏手把的词意表达差异甚大,因先有“握手”,然后才有争“霸”。“握手~霸”(ak-chhiu2-pa7),涵盖和延伸了遏手把的形态意景以及竞赛争胜的现场感。
家乡部分区域也有将握手霸称“拗手把”的;同时衍生另外几个类同的玩乐项目:用圆直木棒木棍为器具,双方一对一“托手门”或者“托手尾”(互以单手手掌抵住木棒角力)、拄抵脐(双方弓步,以腰间互相拄抵木棒角力)等等技巧性角力运动项目。
就此看来,我们侃侃乡腔所讲“握手霸”,相对于这项运动项目的叫法:扳手腕、掰手腕,甚至同为闽南腔调的遏手把,是不是更加的达意和贴切些?
2018/09/16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