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
前几天外出返程,看着沿途的樱花竭力盛放,内心涌起一阵无名的喜悦,很想下车触碰那些粉里透白的花瓣,脑海里闪过《四月物语》女主于樱花树下拍掉衣服上花瓣的画面,阵风拂过,花瓣如雨般散落,飘过女主的脸庞,洒在她衣裳,唯美的画面……
当下那一刻想起了近日看书提及的禅修,一直不解禅修为何意?
直到近日看完《爱是勇者的游戏》,其中一段话让自己觉醒,“无造作地安住在生命此刻的状态可以称之为禅,清醒地带着觉察自知的心可以叫做修”。
曾认为人间一趟,即使不追求波澜壮阔,至少也不要虚度光阴。实质上不论波澜壮阔抑或平平淡淡,一旦涉及比较则无意义,当下一切对每个人来说即是最好。
佛堂
近段时间看了一些僧侣写的书,慢慢感受到佛学跟西方身心灵体系并无异。因缘很有意思,曾认为自己不会涉猎此类书籍,万万没想到会开启。尽管无意深入学佛,但想起年少时曾有过一段跟佛相关的悠长且快乐的时光。
年少时,发小CC家住佛堂里,她奶奶是当地的自梳女,知书达礼,吃斋念佛,我跟CC一样都叫她婆婆(粤语的外婆)。
那时我们年少无知,经常在佛堂里聊天和玩耍,佛堂之于我们仅是一片宁静和开阔的空间,至于佛堂具体的模样,几乎忆不起了,脑海仅剩下一个肃静、清幽和昏暗的影像。
初中到高中六年,周末经常和另外几位闺蜜到CC家玩,CC家距离学校近,有时中午放学,懒得骑自行车回家,便到CC家吃午饭。
那会婆婆经常给我们烧带荤的饭菜,自己则吃斋菜。吃饭时偶尔讲讲佛学道理和过去的经历,不过那时我们这些姑娘们不明其深意,有时听过就过,有时甚至辩解这些内容属于封建迷信之类。直到后来在政治课上了解到信仰自由后,才停止了思辨。
尽管那时不明佛学,但特别喜欢定期在佛堂举行的斋戒,各种各样的斋菜,菜式搭配新奇、味道极好,诸如草菇搭配空心菜、口感极似鸡肉的素鸡等等。
那时CC经常邀请我们参与,据CC说每次的斋戒都是由婆婆的金兰姐妹(自梳女)轮流主持,好多年风雨不改,这是大家共聚一堂、感恩当下、共享喜悦、对佛祖虔诚的方式。
自梳女
后来跟CC探讨关于吃斋信佛的自梳婆婆们年轻时的事,她们属于家乡最后一批自梳女。
据说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年代,她们这一批女性不愿意妥协封建制下对女性的各类束缚,为此自发一起识字、学习、到工厂工作,甚至结伴漂洋过海打工谋生,年长后回到家乡落地生根,彼此扶持至终老。
年少时对于她们的经历,仅觉得是时代的缩影。直到后来我们经历了世事,才深切体会到,她们很了不起。
曾有过奋勇往前、不立不破、顶流而上、冲破压迫的峥嵘岁月,在回归岁月静好的人生阶段,依旧能保持一份热爱生活之心,自律、虔诚地安度每一天。
每每想起她们,都会倍庆幸自己生于自由年代,也感恩她们给予时代注入了女性崛起的力量。对比她们,当下女性可以不受世俗限制,奔赴自己的理想,是她们那个年代不敢想象的。
同时她们的精神也鞭笞着自己要珍惜当下,勇敢活出自我,即使在不顺遂的时光里也不要轻易放弃对独立精神和理想生活的追求。
致敬!
公主号:云烟y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