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恐惧症有哪些临床特点?
广场恐惧症易发生于男女青年,起病多在18~35岁之间;而害怕在空旷场所会行走不稳或跌倒的患者起病多在40多岁。女性多于男性。
患者害怕到人多拥挤的场所,如会场、剧院、餐馆、百货商场、菜市场等或排队等候:害怕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如来坐公共汽车、火车、地铁、飞机等;
害怕到空旷的场所,如旷野、空旷的广场、球场公园等;害怕单独离家外出或单独留在家里,在有人陪伴时,患者的恐惧可以减轻甚至消失,患者进人此类场所或处于这种状态便感到紧张不安,往往出现明显的植物神经症状,如头昏、心悸、胸闷、出汗等,严重时出现人格解体体验或晕厥。
存在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为,也常产生预期焦虑。患者明知道恐惧是过分的,不合理的或不必要的,但不能控制。
广场恐惧症如何治疗?
广场恐惧症的治疗大致包括一般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三方面:
(1) 一般心理治疗:如心理教育,保证和支持疗法,治疗的目的在于减轻患者的预期焦虑,鼓励患者重新进人害怕的场所。
(2)暴露疗法:在对无惊恐发作的广场恐惧症的认知行为治疗中,暴露疗法常较为有效。
先向患者解释疾病的认知模式,阐明恶性循环是维持症状的关键,使患者认识到若打断了促使症状持续的恶性循环,恐惧感会渐渐地消退,
然后指导患者想象害怕的场所或情景,再鼓励患者进人现象暴露,逐级进行,反复训练,促使病人产生信心面对回避情境,逐步减轻焦虑。如果病人配合治疗,有效率可达90%以上。
(3)药物治疗,广场热惧症的药物治疗主要是运用抗焦虑剂,意在消除患者的住虑症状,常用的药物有苯二氮草类以及抗抑郁药。对伴有惊恐发作的广场恐惧症患者,宜优先使用抗惊恐的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