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禽巴氏杆菌病
禽巴氏杆菌病又称禽霍乱、禽出血性败血症。本病是一种主要侵害鸡、鸭、鹅、鸽等家禽和野禽的急性、接触性、细菌性传染病。本病常表现为急性败血症,发病急,流行快,病死率高,但也表现为慢性型或良性经过。本病在鸽群中不会大面积暴发,常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巴氏杆菌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不强,5%-10%生石灰水、1%漂白粉、1%烧碱、1%福尔马林、3%~5%石炭酸、3%来苏儿、0.1%过氧乙酸和75%乙醇等常用消毒剂均可在短时间内将本菌杀死。本菌在阳光直射和干燥条件下会很快死亡,56℃15分钟、60℃100分钟即可杀死本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在血液、分泌物或排泄物中能存活1周以上,在尸体内则可存活3个月;培养物在冻干状态或密封于试管中,其内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在室温下可存活2年,在-30℃低温条件下可存活更长时间。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大多数抗生素比较敏感,选择治疗用的药物相对容易,但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国内有关其耐药性的报道正在逐渐增多,几乎所有的鸟类对本病都易感。不同品种、不同年龄的鸽均可发病,但多见于成年鸽,且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损失较大。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带菌鸽、病鸽、其他禽类(如鸡、鸭、鹅等)以及鸟类。因排泄物、分泌物污染了环境、饲料、饮水用具等而传染。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或伤口引起感染,而且病原传播速度比较快,一旦鸽群有因最急性禽霍乱死亡病例后,往往1~2天即可能出现全群发病直至暴发流行。狗、猫、鸟类及野生动物甚至人都能够机械带菌,苍蝇、蜱、螨等也是传播本病的重要媒介。本病也是一种条件性传染病,在鸽群饲养管理条件突然改变,尤其是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长途运输、天气骤变、阴雨潮湿、饮食及运动受限等情况下,使鸽子的抵抗力下降,会引起内源性感染,极易引起本病的暴发和流行。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气候剧变、潮湿多雨、冷热交替、高温闷热的季节较多发,禽霍乱的流行季节主要为夏末、秋季和冬季。除性成熟以后的鸽更为易感染外,这种季节性流行的主要原因是环境因素的影响结杲,而并非祗抗力下降所致。本病的发生往往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
临诊症状:自然感染的潜伏期由数小时到2~5天。根据病程长短,禽霍乱在临诊上主要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3种。
(1)最急性型:常发生于本病流行初期,特别是成年高产蛋鸽或种鸽最容易发生。病情经过急骤,常为突然发病,很快死亡,病鸽常无明显临诊症状,部分鸽偶尔表现不安,往往在当天晚上采食和饮水都很正常,而在第二天早晨突然发现有一定数量的死亡,或突然倒地,双翼扑动几下就死亡。由于最急性型是鸽群暴发流行禽霍乱的先兆,所以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急性型:此型在生产上最为常见。病鸽表现为精神委顿,缩颈闭眼,羽毛松乱,两翅下垂,离伴呆立,不愿活动,行动迟缓,体温升高,结膜潮红,鼻瘤失去原有的色泽,鼻流黏液。口渴喜饮,嗉囊胀满,倒提时口鼻往外流淡黄色带泡沫的黏液,食欲减退甚至废绝。呼吸困难,病鸽总是试图甩掉积在咽喉部的黏液,不断地摇头,故本病俗称为“摇头瘟”。下痢,拉灰白或铜绿色恶臭稀便,并可能混有血液。发病鸽产蛋量减少甚至停止。在发病2-3天后往往因衰竭而死亡,少有康复的。
(3)慢性型:本病多见于流行的后期或由急性病例转变而来。但近年来,也有少部分鸽群从一开始发病就表现为慢性型,可能是由毒力较弱的菌株所引起。病鸽表现为贫血,精神不振,呼吸困难,流鼻液,食欲减退,增长缓慢,消瘦,关节肿大,行走不便,有的持续性腹泻。病程可达数周甚至几个月。病死率可达50%~80%。
诊断:禽霍乱的诊断并不算很难,根据流行病学、临诊症状和特征性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采用病死鸽的肝脏、脾脏或者心血等制成触片,对触片进行美兰、瑞氏或姬姆萨等染色,显微镜400倍下观察,若发现两极着色的卵圆形小杆菌可确诊为巴氏杆菌。另外,可通过细菌分离培养和生化特性试验以及快速血清学诊断技术等实验室方法确诊。
本病需注意与鸽新城疫、鸽葡萄球菌病的鉴别诊断。
(1)与鸽新城疫的鉴别诊断:鸽新城疫病程较长,大多3~5天死亡,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拉绿色稀粪,常有扭头等神经症状,剖检可见腺胃乳头、肌胃出血,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有明显出血,而皮下组织、腹部脂肪很少有出血。而禽霍乱几乎没有扭头曲颈等神经症状,剖检可见皮下组织、心冠脂肪、腹部脂肪出血,肝脏表面有许多针尖样大小的白色坏死点。
(2)与鸽葡萄球菌病的鉴别诊断:败血型葡萄球菌病与禽霍乱剖检病变有相似之处,败血型葡萄球菌病往往是由脐炎型转变过来的,出壳不到1周的乳鸽有较明显的临诊症状而死亡,成年鸽少有败血型葡萄球菌病暴发。剖检可见心冠脂肪有点状出血,肝脏无坏死点,通过细菌分离鉴定将更有利于进行区分。
防治措施:
(1)疫苗免疫:在本病的常发地区鸽场,应用禽霍乱灭活菌苗、弱毒菌苗或两者同时使用以预防禽霍乱的发生。目前国内常用禽霍乱油乳剂灭活苗,防疫效果比较好。禽霍乱的免疫程序:首次免疫通常于4周龄进行,并在开产前进行第二次免疫,以后每年再免疫一次。如本病在鸽群发生得较早,乳鸽就有流行,可将首免时间提前至2周龄,剂量减半。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弱毒活菌苗的前后3天内禁止使用抗生素、磺胺类及其他具有杀菌作用的药物,以免影响菌苗的活性及免疫性。为尽量减少免疫疫苗时所产生的应激反应,可同时在饲料或饮水里添加一些抗应激剂。
(2)治疗:及早发现疫情很重要,一旦怀疑鸽群发生禽霍乱,应尽快确诊,对病死鸽深埋或火焚处理。确定疫点后,要立即做好严格隔离工作,防止疫情扩散,对发病鸽舍及其周围环境进行彻底消毒,以杀灭或尽可能减少病鸽和死鸽排到体外的病原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几乎所有的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都比较敏感,因此治疗用药的选择余地比较大。
2.葡萄球菌病
鸽葡萄球菌病是一种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急性败血性或慢性传染病。本病是一种环境传染病,也是一种人兽共患病。在临诊上表现为败血症、脐炎、皮炎、眼炎、腱鞘炎、化脓性关节炎、黏液囊炎等多种病型,偶见细菌性心内膜炎和脑脊髓炎病型。
病原:鸽葡萄球菌病的病原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唯一对家禽有致病性的葡萄球菌种。典型的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革兰阳性、球状,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菌体呈簇状,在液体培养基上菌体可呈短链,菌体成对排列或呈葡萄样聚集在一起(尤其在固体培养基上)通常致病性菌株的菌体较小一些,无鞭毛,不产生芽胞,有些菌株能产生多种毒素和酶。本菌对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在含有血液、血清或葡萄糖的培养基上生长更好。在5%血培养基37℃培养18~24小时,可见圆形或卵圆形、光滑湿润、隆起的菌落,常有白色到橘黄色色素。葡萄球菌在环境中无处不在,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相当强。一些菌株对干燥、热(50℃30分钟)、消毒剂和9%氯化钠有抵抗力,在干燥环境中可以存活数周,在干燥的脓汁或血液中可存活数月。反复冷冻30次仍存活;加热,70℃1小时、80℃30分钟才能杀死,煮沸可迅速将其杀灭。在消毒药中,石炭酸对其消毒效果较好,3%~5%石炭酸10~15分钟可杀死本菌。另外,75%乙醇、0.1%升汞、0.3%过氧乙酸也有较好的消毒效果。本菌对多种药物,尤其是抗生素,易产生耐药性。近年来,人医和兽医都非常关注葡萄球菌。一方面,由于在生产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在食物(包括饲料)中加入抗生素,结果使原本只有兼性病原作用的葡萄球菌常引起人和动物致病;另一方面,除了引起人的炎症外,约50%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会产生肠毒素,一旦污染食品,会引发食物中毒。因此,应引起高度重视。
流行病学:与家禽有关的葡萄球菌和葡萄球菌病遍布世界各地。各种日龄的鸽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敏感,雏鸽更为敏感。鸽葡萄球菌病的发生与鸽场的饲养管理水平、环境污染程度、饲养密度等因素有直接关系。本病一般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低,但变化很大,病死率高的可达75%以上。本菌一般情况下不会致病,只有在鸽子自然防御机制被破的情况下才会发生感染。大多数病例的发生,都是由于身体防御屏障的损害,如皮肤或黏膜出现伤口,致使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伤口进入体内或血液,造成局部感染甚至引发全身感染。若种蛋和孵化器具被污染,会引发胚胎早死;刚出壳的乳鸽由于脐孔开张,为病原菌入侵提供了机会,易引发脐炎,并可能继续扩散至全身而出现败血症。疫苗接种(如刺种鸡痘疫苗)、简单的手术处理(如打翅号或腿号)和饲养管理不到位(如刮伤、啄伤、扭伤、刺伤等),可为葡萄球菌提供新的入侵机会。如果鸽舍污染严重,也会诱导发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多雨、潮湿和气候多变季节多发。
临诊症状:鸽葡萄球菌病的潜伏期较短,根据侵袭部位和临诊表现,可分为急性败血症、脐炎、皮炎、关节炎和眼炎等病型。
(1)急性败血症型:本型最为常见,病程一般为2~6天。临诊上多见于2周龄内的乳鸽,偶见于成年鸽。乳鸽常因腹部皮肤有伤口而感染,病鸽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甚至废绝,渴欲增加,排水样稀粪,有时可见腹部增大,腹底部下垂,会很快死亡。
(2)脐炎型:本型也较为常见,多发生于7日龄以内的乳鸽。病鸽精神委顿.低头缩颈,不愿活动,饮食减退.部分下痢,排出灰白色或黄绿色稀粪。瘦弱,卵黄吸收不良,腹部膨大,脐部肿胀发炎,局部呈黄、红、紫、黑色,质稍硬,间有分泌物,被称为“大肚脐”,常常因败血症而在1~2天死亡。
(3)皮炎型:本型死亡率较高,病程多为3~7天。常发生于3~4周龄的乳鸽。病鸽表现为精神沉郁,羽毛蓬松,多因皮肤或黏膜损伤而引起感染,发展为局灶性坏死性炎症,胸腹部、翅、大腿内侧等处羽毛脱落,有的鸽因腹部皮下炎性肿胀而使皮肤呈紫色或紫红色,触诊皮下时有液体波动感。后期,部分可能发展成皮下化脓性炎症,有的自然破溃,流出茶色或紫红色液体与周围羽毛粘连,随后出现坏死性皮炎,严重时出现全身性感染,食欲废绝,最后因衰竭而死亡。
(4)关节炎型:本型病程较长,一般在2周以上。常发生于青年鸽和成年鸽。病鸽常表现为一侧跗关节肿胀,有热痛感,跋行,有的破溃,形成污黑色结痂。有时出现趾瘤,脚底肿大。有时趾尖发生坏死,呈黑紫色,较干涩严重的因运动、采食困难,导致衰竭或继发其他疾病而死亡。
(5)眼炎型:各种日龄的鸽子都会发生,病鸽闭眼,严重的眼内充满脓汁分泌物而发生眼黏合。上下眼睑肿胀,结膜红肿,有的有肉芽肿,最后失明,无法采食而衰竭死亡。
诊断:根据流行病学、临诊症状和剖检病变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通过实验室检查。无菌采集病鸽的心血、肝脏、脾脏或关节囊液等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金黄色荀萄球菌在绵羊血琼脂平板上生长良好、具有溶血现象,容易鉴定。
本病需注意与禽霍乱、鸽大肠杆菌病作鉴别诊断。
(1)与禽霍乱的鉴别诊断:禽霍乱与败血型葡萄球菌病剖检病变上有相似处,禽霍乱主要发生于成年鸽,几乎无明显的临诊症状,早晨进鸽舍喂料时才发现死亡,死亡的鸽子往往是比较肥壮的鸽;剖检心冠脂肪处有点状出血像泼水样,肝脏有许多大小不一的灰白色坏死灶。而败血型葡萄球菌病往往是由脐炎型转变过来,出壳不到1周的乳鸽有较明显的临诊症状而死亡,剖检心冠脂肪处有点状出血,肝脏无白色坏死灶。使用血琼脂进行细菌分离鉴定能更准确区分。
(2)与鸽大肠杆菌病的鉴别诊断:鸽大肠杆菌病呼吸困难,腹泻,拉灰黄色稀粪,粪便恶臭。剖检主要表现心包炎、肝周炎和肺炎以及肺结节等,心冠脂肪无出血现象。
防治措施:因葡萄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防治本病的关键是做好饲养管理工作。消除引起鸽外伤的因素,如保持鸽笼、鸽舍和用具等光滑平整,保证垫料的质量,特别要注意避免鸽群的皮肤和黏膜受到损伤。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搞好环境卫生,鸽舍定期消毒,可喷洒0.3%过氧乙酸等消毒液。加强饲养管理,尽量避免或减轻应激因素,保证饮水和饲料的质量,接种鸽痘疫苗时要做好消毒工作。人工孵化时做好孵化器和种蛋的清洁消毒工作,种蛋要避免被粪便污染。治疗时首先做好皮肤外伤的消毒处理,可用紫药水、碘酊、聚维酮碘等擦洗病变部位,以加速感染伤口愈合。
特推荐以下部分鸽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