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案例一:
(1)问问题要具体明确,自己先做功课。不要随便做伸手党,即使要做也做个高明点的伸手党。案例里主人公的经历我深有感触,我也经常被一些人问得哭笑不得。直接一句话发过来,没有前提没有目标,特别宽泛的一个问题,往往这个问题里面包含了特别多的内容,不加个帽子我根本无从答起。这个时候你要是想帮他解决好这个问题,还得一路引导对方说出真正的具体明确的问题,真的好费劲,不仅自己的时间耗费了很多,对方可能还会觉得不耐烦。对方的心理是:你是不是不想告诉我啊,怎么不直接给我个答案。经历过这些之后,我问一些大神问题的时候,我都会先想想,这个问题在我看来是不是有帽子的,别人看起来会觉得不知从何答起么,我自己去百度能很快查到么,我自己思考的想法是怎样的,我的解决方案如何简洁的表述出来,为什么我觉得我的方案不行。虽然现在还没有做得很好,不过问人之前先思考这几个问题,确实能够让沟通更高效。
(2)没有准备就准备失败吧。这在和人见面或者去公司应聘上面体现得特别显著,没有做好准备很有可能这次见面会很不愉快,同样很有可能面试就黄了。前面的和人见面还可以引申到拜访客户,听过太多因为准备不足拜访客户搞得自己焦头烂额甚至双方不愉快的案例了。上次有个学妹出差去东北拜访客户,这么远的路程,本是抱着必胜的决心准备把这单签下了,第一次双方谈判就把她难倒了。因为她对客户、竞品和自身产品都没有研究透彻,说的东西客户听了没感觉,让她别谈产品和竞品了,客户拿价格卡着,导致她不知道怎么去跟客户谈了。我问她,你知道客户最大的需求是什么吗?你们的产品能给客户节约多少成本、带来多少利润等等,能一条一条具体列出来吗?客户购买你们的产品是想要解决什么问题,你知道吗?等等。一问,对方懵了,虽然后面签下来了,不过没达到预期。可见,准备不充分,客户一句话就有可能把你堵死了。
(3)做足功课就是给自己留有闲余。想起前一天看的案例,留有闲余。其实咱们去面试、去拜访客户、去问人问题,也需要留有闲余。咱不知道去了会遇到什么问题,也不知道对方是什么样的人,如果不做足功课,万一对方特别不友善,话都不让你说就把你往外赶,你要怎么办。相反,准备充分了,大部分突发情况都能应对,还有可能给客户、面试官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2、案例二:恐惧并不能解决问题,勇敢迈出第一步才是王道。
想起自己前阵儿的经历,特别不想给客户打电话,想到打电话我就头大,总是拖着不去打。不是我不会跟人沟通,其实我沟通能力还是不错的,只是我害怕,因为这类客户本身就被烦得不行了,我一小白又没啥经验也没准备充分,我怕对方问的我答不上来,对方不仅恼火还很有可能对公司产生不专业的印象。想得越多越害怕,越怕越不想去打,越不去打越害怕,简直就是恶性循环啊喂。后面转念一想,其实没答上来或者答错了,也不过是被客户骂一顿,或者被挂电话而已,那么多人那么多公司打电话过去,客户哪那么好记性,才打一次就记住你了,记住了耐心解释一下,指不定还能撩到一个客户,哈哈。这样一想,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开干吧。相反,去做的过程中,把客户问的问题记录下来,尤其是自己答不上来或者回答得不太好的问题,事后花时间去聚焦思考,进行分析总结。下一次打电话的时候,就能掌握主动权,还能在聊天的过程中给客户不一样的体验,双方聊天还很愉快,一举多得。
3、现在的人大都不喜欢群发短信,尤其是祝福短信。我之前给朋友发新年祝福,有朋友是这样回复的:一看就不是群发的,果然还是你最惦记我。还有这样回复的:你发的短信果然跟那些妖艳贱货不一样,讲真,群发的我都不回的。还有这样回复的:你这条短信被我评为今年收到最棒的新年祝福短信,如果不是群发的话。哈哈,这些回复才是亮点十足,原谅我笑出了声。这一字一句都透露出对群发短信的幽怨之情啊,这群发的短信,给人一种很没诚意的感觉,因为这种祝福是批发式的。谁都不喜欢批发式的祝福,好比你给人送礼物,给每个人送的都一样,普通朋友、好朋友和闺蜜的礼物都一样,看看你的好朋友和闺蜜心大不大,估摸着大部分都不爽了。没诚意的事情,只会耗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十足的吃力不讨好啊。用现在特流行的一句话:全是套路,说好的真诚呢?哈哈,多一点真诚,少一点批发式的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