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1
曾在一个知名公司工作过的朋友说,经常会有人问她“听说你在某公司工作过,我想去那家公司,你有没有什么建议?”
朋友说,“有人连那个公司做什么业务,有什么产品都不清楚,就来问我,简直是浪费彼此时间。”
丘吉尔说:即使你不是天才,做好准备工作也会让你看起来像天才。
不管是与人见面还是去应聘,做足功课,不仅能让自己更有底气,也能让人感受到你的诚意。
感悟
这种情况很普遍,尤其在刚毕业要投简历时。
有的人,不仅对要面试的公司不做了解,甚至对这个行业也不懂,对自己想从事什么也不知道,就去各种面试,然后各种碰壁。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想做事前功课,更多的是想不到做这件事,尤其对刚毕业的学生来说,大多是懵懂的、焦虑的,或充满了一腔斗志却找不到发力的点,只想尽快找到一份可以安身立命的工作。
我想,在投出简历前,如果能先问问自己喜欢什么,想要做什么,适合做什么,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去了解一个行业与企业,再根据企业与行业要求,反观自身,之后采取相应的行动,会不会更好?
故事2
《别独自用餐》的作者在书中讲到父亲对他的影响。
他父亲是一个普通工人,他希望让儿子(即本书作者)获得更好的教育,但不知该怎么办。他想跟自己从来没有见过的老板探讨这件事。
老板知道后,竟然答应与这个孩子见一面。也是这一面,改变了孩子之后的人生走向。
每当长大后的作者缺乏请求别人或迈出一步的勇气时,都会想起父亲的教导:
勇敢点没什么不好,最坏不过是遭到别人的拒绝。
感悟
我知道一点:优秀的人,大多是乐于助人的。
只要你足够努力,足够善良,足够有担当,成功的人会乐于帮助你的。前提是不要走歪路。
就像好老师,会很乐意回答学生的问题;像好领导,很乐意帮助员工解决他们解决不了的事情。前提是问题要足够走心走脑,事情是真的解决不了又有意义。
但让人遗憾的是,我们在自己不够强大时,多数羞于在更优秀的人面前表达自己。或许这与东方人的含蓄有关。
当你一直想跳出舒适圈,想改变现状时,勇敢点,大胆迈出那一步,不会有错。
想起那段话: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现在是时间2067年,你已经七老八十了,独自坐在房间,臃肿老态,不能自理。你许了个愿望“老天爷,求你让我再年轻一次吧。”“好的。”
于是“biu”的一声,你睁开眼睛,回到了2017年。这一次,你打算怎么活?
故事3
没有什么比一封缀着一大串收件人的邮件更缺乏诚意的了。
我们经常会见到出没在各种聚会中,忙着到处塞名片、与人攀谈的人。他们那种蜻蜓点水似的社交与海投简历区别不大。有人经常会问,为什么我投了那么多简历却都没有消息?
拜托,你能不能把手头那份标准简历,根据目标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修改一下,让你的履历看起来和职位更加对口?
为什么群发祝福短信那么让人讨厌?因为群发者把一件要求诚意的事情做得诚意全无。
感悟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两点。
蜻蜓点水似社交与海投简历,我更愿意认为是投机心理或侥幸心理。
这种人不会考虑自己是否有真才实学,关注点永远在外面,整个人是漂浮的,沉不下来。总希望到哪里都混个脸熟,说不准会认识什么牛人或遇到什么好运。他们不会想到那句很现实的话“肩膀一齐才是亲戚。”
换言之,不管你认识多牛的人都没有用,只有努力让自己的能力与之对齐,才是真的。
对群发短信的人,我不认为都没有诚意,但我相信,群发者都是相当懒的人。
曾经刚有手机时,我还买过几本满是祝福短信的书。各种优美的句子,美好的祝福,照着编写下来,发给不同的朋友。是的,即使那种信息,也要不同的朋友发不同的祝福。因为你跟每个朋友的感觉是不同的。
我从来不群发祝福短信,也不喜欢回群发的短信。虽然我相信,群发者在发祝福时,内心是有诚意的。
近年来我给朋友的节日祝福越来越短了。但即使再短,也要特意写给ta。写下那个名字,那个称呼,你在心里才会与ta有感应,才不会让你的懒与敷衍,淡化了你的心意。
阅